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青青青国产最新视频在线观看,无遮挡免费一级毛片视频,激情国产原创在线观看

 
 

“亞洲水塔”變化的災害效應與減災對策

發布時間:2019-12-09 11:25:10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崔鵬 郭曉軍 姜天海 張國濤 靳文  |  責任編輯:趙斌宇
關鍵詞:亞洲水塔,自然災害,災害特征,災害風險,氣候變化

固體物質條件

冰川退縮、雪線上移、凍土消融等環境變化對災害形成中固體物質的影響主要體現在?2?個方面。

增大了固體物質動儲量。通常氣溫年較差、日較差、極端較差越大,圍繞?0℃?震蕩的時間越長,就越有利于風化作用和松散固體物質的形成。高寒區溫度升高不僅有利于巖石風化,增加松散物質,還使得冰雪覆蓋區減少,暴露大量冰雪侵蝕松散物質。據統計,2003—2010?年,青藏高原地區永久性積雪以每年?0.35%?的速度減少,局部地區冰川和積雪覆蓋區變為裸露地。失去積雪和冰川保護的坡體堆積物和冰磧物暴露于地表,這使得松散物質動儲量大量增加,在降雨和流水侵蝕作用下極易起動形成泥石流等災害。

土體中各相水的轉化,改變了土體力學性質,使土體更易破壞。高寒區凍土、冰磧物與非高寒區松散物質的主要區別在于土體內固體水的存在。固態水具有較大的力學強度,而液態水幾乎沒有對災害防治有意義的力學強度,而且還會導致具有水敏性的松散土的強度大幅降低。氣候變暖已經引起了青藏高原凍土嚴重退化,凍土面積減少,多年凍土下界升高,季節性凍土活動層增加。常年凍土區和季節性凍土區域凍融交替活躍,致使青藏高原山地斜坡土體失穩,產生滑坡體和坍塌。凍土退化為土壤補充一定水源,增加土壤孔隙水壓力,強度迅速減小,使得自然降雨導致地質災害的臨界閾值降低,增大山地災害暴發概率;另外,水分的補充,增加了土體的重力負擔,易形成滑坡、崩塌等災害。

能量條件

能量條件是災害體起動和運動的驅動力,直接反映災害的破壞能力。氣候變化對災害形成能量條件的影響主要體現在?2?個方面。

位能-動能轉化條件改變。高寒區冰川“U”型谷密集分布,部分“U”型谷谷底為巨厚松散堆積物。溫度升高導致冰雪消融加速和徑流增加,河流侵蝕下切作用加劇,軟巖和巨厚堆積物區的“U”型谷在強烈侵蝕作用下迅速下切,增加岸坡的陡峭程度和相對高差,從而構成了有利于坡面水、土物質的位能向為動能轉化的條件;有些甚至形成較高的臨空面,直接增加了位能。

熱能-動能轉化條件改變。氣溫升高導致冰雪融水加劇,固態水屬具有結構能的結晶體,熱能把固態水變為液態水;液態水在斜坡上獲得動能,具有流動、侵蝕、搬運的能力,為災害形成提供能量和動力條件。同時,溫度升高也加劇凍土退化,將吸收的熱能轉化為結構能釋放,消融水進一步改變(減弱)土體結構強度,為災害的形成提供有利條件。

孕災條件組合

氣候變化導致孕災條件的組合類型多樣化,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

高溫與降雨組合。冰川、永久性積雪與凍土在高溫期間產生的消融水和降水結合后,能形成比單一的冰雪融水規模更大的冰雪體表面和內部水流,由此造成溝道兩岸侵蝕與溝底掏蝕加劇,成為泥石流、山洪、冰湖潰決等災害的促進因素。

水土條件組合。高強度降雨或大量的冰雪、凍土融水與所處位能較好的易侵蝕松散固相物質結合后,能夠更快地驅動物質位能轉化為動能,增加災害的水動力條件和破壞能力。這進一步加劇災害形成的風險,大規模冰川泥石流的形成便是典型例子。

形成方式組合。冰雪消融使得流水侵蝕作用不斷加強,溝谷加深,溝岸和山坡變陡,水土流失加劇,重力侵蝕發展,容易誘發崩塌、滑坡和坡面泥石流。進而,這一過程與水流的下切、側向和溯源侵蝕結合,形成水力-重力復合侵蝕,加大了大規模復合型災害形成的可能性。

<  1  2  3  4  5  6  7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