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2020年6月2日,世界銀行集團發布《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部分分析章節指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和經濟停擺對全球經濟尤其是貧困國家造成了沉重打擊。發展中國家和國際社會現在可以采取行動,以便在衛生危機最嚴重的時刻過去后加速復蘇,減輕長期不利影響。
報告認為,解決衛生緊急狀況和保障核心公共服務的短期應對措施需要以促進長期增長的綜合政策相配合,這些政策包括改善和治理營商環境、擴大教育與公共衛生投資并提升投資成效等。為使未來經濟更有韌性,很多國家需要有利于在復蘇階段建設和保存更多人力和物質資本的制度,采用政策反映和鼓勵疫情后對新型就業、企業和治理制度的需求。
報告表示,疫情帶來的深度衰退有可能加劇數十年來的經濟增長與生產率放緩,而后者是改善民生與減貧的主要推動力。除趨勢增長緩慢造成的不平等問題外,弱勢人群是受疫情與經濟停擺影響最大的群體,所受影響包括感染、學校關閉和境外匯款減少。保護公眾健康的必要措施進一步削弱了業已脆弱的全球經濟,造成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及發展中經濟體(EMDE)的深度衰退。
報告認為,從長期來看,疫情將會通過多重渠道(包括投資降低、物質和人力資本因企業關閉和教育就業損失而被削弱、從全球貿易和供應鏈中退出)造成持久性損害。這些影響將會在未來降低潛在產出(經濟在充分就業和全負荷運轉情況下能夠維持的產出)及勞動生產率。疫情前已存在的脆弱性、消失的人口紅利及結構性瓶頸,都會加劇疫情帶來的深度衰退所造成的長期損害。
報告說,短期和長期重建的政策須包括加強醫療衛生服務和采取精準的刺激措施幫助重啟增長。這包括努力維持私營部門和把錢直接送到民眾手中,從而在疫情過后有可能實現更快速度的復工復產。在“緩疫階段”,各國應將重點放在維持經濟活動,通過針對性的支持措施為居民、企業和必要的政府服務提供流動性。與此同時,政策制定者應保持警惕,防范可能出現的金融動蕩。
在復蘇階段,各國需要調整逐漸減少公共支持,應當瞄準更廣泛的發展挑戰。報告探討了允許向疫情后出現的新結構中有生產力的行業有序配置新資本的重要性。為在這方面取得成功,各國需要進行改革以使資本和勞動力相對快速調整,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加速解決爭端、減少監管障礙以及改革拖慢發展進程的高成本的補貼、壟斷和國企保護。
報告提出,對于很多國家來說,未來的經濟韌性將取決于他們在復蘇階段能否建設和保存更多人力和物質資本。在疫情后的世界,反映和鼓勵新型就業、企業和治理制度的政策將至關重要。增強財政承諾和投資的透明度,也會有助于重建信心,促進投資增長。
出行限制和全球衰退造成3月份油價創紀錄的單月最大跌幅。在石油生產國未能就限產目標達成一致后,需求端驅動的油價暴跌接踵而至,并伴隨著全球原油庫存大幅上升。報告的分析章節也詳細闡述了油價暴跌對全球經濟尤其是對出口能源的EMDE的影響。
報告說,從短期來看,在交通和旅行限制未解除期間,低油價不太可能給增長提供很大支持,相反還可能進一步削弱原油生產國的財政狀況,加重疫情造成的損害。在復蘇初期,低油價充其量僅能為全球經濟提供微不足道的支持。
據悉,報告的分析章節在6月8日報告全文發布之前提前發布。報告全文將包括世行集團對全球經濟的最新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