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當前,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已進入“快車道”,全國各地各部門發展智庫的熱情高漲,各類智庫層出不窮。國家高端智庫“領頭雁”的示范效應日益顯現,較好體現了咨政建言和理論創新的功能,其在輿論引導、社會服務、公共外交等方面的作用也日益突出。但是,隨著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要求日益迫切,面臨的困難問題也日益凸顯。一些智庫機構缺乏創新理念和現代化管理方式,不能較好適應科技、經濟、社會等現代化發展新趨勢,在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提高研究能力、擴大傳播影響力等方面的能力嚴重不足,在決策咨詢市場上更是受到來自咨詢公司、媒體等專業服務機構的競爭壓力,面臨從政府決策的核心逐漸走向邊緣的可能。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智庫如何嵌入國家治理體系、更好地發揮決策咨詢制度中堅力量的作用,關鍵在于加快改革創新、優化內部治理,切實提高研究質量,實現智庫建設的現代化。
智庫影響力評價視角下的中國智庫發展趨勢特點
影響力是智庫的生命線和價值所在,建構智庫影響力評價框架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發展要求和內在規律,影響力評價是衡量測度智庫功能發揮優劣的重要標準。影響力體現在決策層、學術界、公眾媒體和國際社會等不同層面。因此,智庫影響力是決策影響力、學術影響力、社會影響力和國際影響力的綜合體現,加上智庫成長能力(智庫影響力發揮的重要支撐),共同構成中國智庫影響力評價標準與指標體系。表?1?包含?5?個一級指標(即智庫影響力評價標準的?5?個維度),12?項二級指標和?33?項可測度的三級指標。以這個評價標準和導向為出發點,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連續?7?年跟蹤研究成立?3?年以上近?1?000?家中國智庫的發展情況,重點走訪調研了其中?300?多家重要智庫,以此大致勾勒出中國智庫的發展圖景。
通過建構智庫影響力評價標準,對當前中國主要智庫的影響力做出客觀評價,旨在緊密圍繞黨和政府對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提出的要求,聚焦智庫發展年度主題,客觀分析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現狀與趨勢,充分展現智庫發展的特色、特點與特長。這既為智庫界提供行業發展的動向、標準與經驗,也主動關切智庫建設的理論創新與實踐前沿,為完善智庫發展環境、推進智庫建設提供前瞻性與可操作性的對策建議。從近年智庫影響力評價情況看,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發展主要呈現以下趨勢性特點。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智庫陣營集中在國家級智庫
按照綜合影響力、分項影響力、系統影響力、專業影響力、重大議題影響力,以及智庫最佳項目(活動)提名和新智庫提名,剔除重復后共有?158?家智庫入選(占智庫備選池總量約?15%),這?158?家智庫共同組成中國最具影響力智庫陣營。這一陣營覆蓋了國家高端智庫和培育智庫單位,以及經過多輪調查問卷篩選和客觀數據排序后,仍然得以保留且在各分類項排名靠前的智庫,這客觀上構成了中國智庫思想市場的“頭部市場”。國家黨政/科研院所智庫(含部委直屬事業單位智庫)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主力軍、國家隊,占據半壁江山;這些智庫不僅擁有較高的決策影響力,而且也十分重視學術影響力、社會影響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此外,高校智庫和地方黨政智庫的影響力也正在逐步提升,這反映出近年來高校和各地政府大規模投入智庫建設的效應正在顯現;此外,社會智庫也以其靈活的體制機制優勢逐漸嶄露頭角。
中國智庫更加關注專業研究領域和議題設置能力
一般來說,年度影響力評價較高的智庫,其研究的議題內容都與年度研究熱點密切相關。經濟發展與國際關系一直是中國智庫兩大重點領域;隨著時代發展,社會、文化、教育、科技、生態等新研究領域日益興起,一批新的專業型智庫正在崛起,如阿里研究院、騰訊研究院等開始嶄露頭角。為此,經濟發展和國際關系類智庫在作為影響力評價的重點主體之外,對其他專業領域智庫影響力評價的關注度也在提高。
同時,議題設置能力作為智庫核心能力也是智庫影響力評價的重點,包括智庫長期跟蹤研究積累的專業性議題和時效性議題。近年,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專門聚焦“一帶一路”倡議、自貿區、區域協調發展、中美貿易爭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小康與精準扶貧等重大國家戰略議題,對各類智庫進行影響力評價。例如,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等智庫因不同程度地介入“中美貿易爭端”的預判性研究與咨政建言而位居影響力評價前列。又如,廣東省社會科學院、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南京大學產業經濟研究院、上海社會科學院等智庫因在區域協調發展方面的建樹,在各自所屬系統內的影響力評價上升較快。
中國智庫發展正日益呈現多樣性、多元化態勢
從智庫分項影響力、專業影響力、重大議題影響力,以及智庫最佳項目(活動)提名和新智庫提名等情況來看,中國智庫正在積極運用各種手段,打造自身發展優勢。智庫影響力評價將這些具有專業價值和創新價值的做法挖掘出來并加以推廣,充分體現了中國智庫發展多樣化的豐富個性。隨著研究方法、工具和手段的日益豐富,中國智庫的研究正在從經濟社會、國際關系、軍事安全等傳統領域向文化教育、科技生態、公共治理等傳統智庫似乎不太擅長的新型領域滲透。特別是當前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快速發展、全球治理格局急速變化,中國智庫間的創新合作模式不斷加強,各種形式的智庫聯盟和智庫共同體也快速發展起來。由此可見,一方面,中國智庫變得越來越專業,越來越細分化,不同行業中的“隱形冠軍”不斷涌現。另一方面,作為一種發展趨勢和應對策略,不同性質類別、不同研究領域的智庫正在開展跨界研究、跨領域探索,而且中國智庫與政府、媒體、企業、社會民眾之間的溝通交流也在進一步加強。這兩種趨勢此起彼伏、相互交織在一起,共同推動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多樣性、多元化的高質量發展格局形成。
當前中國智庫現代化建設存在的困難問題
根據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連續多年對中國智庫影響力評價研究判斷,當前中國智庫總體上已逐漸步入提質增效、穩步發展的新階段,智庫參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提高,智庫的決策影響力、學術影響力、社會影響力和國際影響力明顯增強。但是,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發展的背景下,如何加快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體系,打造一批勇立時代潮頭、引領先進思想、創新研究范式的現代新型智庫,尚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其突出表現在:資源配置不科學,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落后,以及領軍人才和專業復合型人才缺乏等;在議題設置、發展理念、研究方法、傳播方式等方面,與國際著名智庫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總體上來看,中國智庫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存在?6?個方面問題。
前沿性議題設置能力不足,研究缺乏預見性和引領性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世界秩序變革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國內經濟社會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這對智庫研究提出許多新命題。如何更好地認識發展新趨勢,與時俱進地設置全球性、全局性議題,更好地服務決策,是中國智庫面對的首要問題。但目前,中國智庫不僅在國際舞臺上缺乏超前的議題設置能力,而且在國內政策市場議題設置上較弱,甚至滯后于決策部門;反映在研究成果上往往是思想引領不足、戰略先導不強、政策策源不夠,甚至誤導決策。縱觀近年中國智庫在一些重大國際問題、國內經濟社會問題的研究評估預測中,提出的專業化、建設性、切實管用的政策建議不多。究其根本,缺乏創新理念、缺乏前沿議題設置能力是關鍵。相比較,國際頂級智庫都會預設研究一些前沿議題。例如,美國蘭德公司(RAND)早在?2007?年就開始了“網絡空間:國家安全和信息戰”的研究,目前正推進“安全?2040”項目研究,旨在預測技術、人員和思想如何塑造全球安全的未來。
人力資源配置不夠科學,智庫產出效率效能不高
智庫的核心要素是人力資源。具有創新意識、戰略思維和先進技術的專家領軍團隊,理論和應用研究融會貫通的跨領域復合型專業技術研究團隊,以及熟悉現代智庫發展規律的運作管理團隊,都是保證智庫高效產出的關鍵。但目前,中國大多數智庫機構不具備這樣的人力資源配置。如:大多科技智庫擁有一批戰略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但缺乏公共政策研究專家,科技發展與政策研究脫節的現象明顯;而社科智庫的領軍人才、研究團隊多以哲社人才為主,缺乏掌握前沿新技術的科技人才參與。因此,盡管中國智庫數量眾多、經費投入很多,但智庫產出效率、效能相對較低。相比較,國際頂級智庫就注意人力資源配置。例如,蘭德公司?1?850?名員工的研究領域覆蓋了從數學、運籌學、統計學到政治學、經濟學、商科和法律、藝術和文學等多種學科;其領軍專家大多是該領域權威科學家。
組織形式較為類同單一,專業化品牌特色不明顯
目前,我國已形成黨政部門、社科院所、黨校行政學院、高校、軍隊、科研院所、企業、社會智庫等多元智庫共同發展格局。但是,大多數中國智庫脫胎于傳統研究機構體制,表面上類別較多,但實際組織形式仍是單一的行政事業單位編制為主;并且,這些智庫在研究內容、研究方式、資金來源、資政渠道等方面類同,缺乏明顯的差異性和特色化。而且,由于行政隸屬關系,各類智庫又分屬不同系統、不同部門,研究資源分散于不同部門、不同區域;各智庫為爭奪研究資源、搶占話語權,常常一哄而起、扎堆研究,由此出現大量同質化的資政內參、研究報告、學術會議,造成智庫資源低效率使用。這與國際頂級智庫深耕專業研究、注重品牌建設存在較大差距。如何在組織形式和類別形態上體現多元化、多樣性,突出不同智庫的專業性和特色化,實現研究領域細分專業、資金來源多元、智庫產品多樣,以及影響決策的渠道方式多元等,中國智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利用新技術能力偏弱,決策咨詢研究缺乏針對性與精準性
獨特的數據資源和研究模型是智庫開展政策咨詢研究的內在競爭力。在信息化日新月異的發展背景下,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來創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能力,以提高政策咨詢研究的效率和精準性已日趨重要,這在國外許多智庫實踐中已經有較好經驗。例如,美國城市研究所開發的稅收政策微觀模擬模型,利用云處理能力分析新稅法對美國聯邦政府稅收、納稅人稅后收入、每次迭代的稅收收入帶來的影響,并快速對?9?000?多個替代方案進行利弊分析,以供決策者選擇最優的方案。目前,中國智庫利用新技術手段開展政府決策咨詢研究能力總體上偏弱,大多數研究還停留在理論推導、頭腦風暴、經驗提煉、個案分析等傳統方式上,研究應用的素材主要依賴于各類外部統計數據,缺少專題數據的長期積累和開發。政策分析方法和信息支持的制約,降低了中國智庫政策思想觀點的質量和影響力,使得中國智庫在國際話語權的競爭中缺乏對等對話基礎。
管理方式缺乏創新性,發展內生動力機制不足
黨政機關內部的研究部門,如事業單位性質的科研院所、高校研究所等在轉型為智庫之前,其目標導向、管理體制都遵從于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等管理模式,內部治理結構缺乏激勵效應,不適應現代化智庫的目標導向和要求。其經費使用、人事管理、成果評價等方式方法普遍缺乏針對現代智庫發展內在要求制定政策的靈活空間和自主權,沒有形成以智庫人才為中心的管理制度。例如,經費管理參照黨政機關的智庫機構,有固定經費來源、詳細預算科目、嚴格使用制度等,但沒有給予經費使用以更靈活的空間;大部分高校并未將智庫研究成果作為職稱晉升的依據,智庫人員難以形成長遠發展預期。大部分體制內智庫實行科層制管理模式,冗長的內部流程與部門協調過程,對突發事件響應速度較慢,導致在一些重大事件中體制內智庫陷入集體失語困境。相比較,大多國外智庫采用研究項目制,由項目組長實行扁平化管理模式,管理流程簡單便捷、效率也比較高。
思想傳播缺乏有效手段,影響力和話語權難以提高
智庫要發揮作用,必須要借助媒體傳播渠道擴大其在社會公眾中的影響力,以間接地影響決策;同時,也要利用好媒體渠道,當好決策與社會公眾之間的橋梁。因此,智庫與媒體的融合發展已成為當前全球輿論宣傳的新趨勢,媒體可根據智庫研究議題進行深度挖掘,向公眾傳播公共政策;智庫通過媒體引領新議題,擴大其研究成果影響力。然而,目前中國智庫的傳播力總體仍較弱;特別是由于話語體系不對接、交流合作受限,以及缺乏新技術、新方式等因素,中國智庫國際傳播力和話語權顯得更為不足。因此,需要充分借助新媒體、新科技、社交網絡與“云”的力量,以提升和延展思想傳播的能力及效果;通過運用互聯網技術進行傳播,智庫將以更加智能、實時與交互的形式存在。
加快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現代化建設的對策建議
在國際秩序急速轉變、新技術顛覆性發展、全球治理模式加快變革的新時代,中國智庫如果因循守舊、不思改革創新,其在公共政策中的地位、作用將被弱化,其服務國家戰略的使命也難以實現。為此,在全球視野下,加快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現代化建設,關鍵要緊緊圍繞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發展要求,站在時代前沿,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采用新技術方法,加強前瞻性研究,力求做到“精益求精、注重科學、講求質量,切實提高服務決策的能力水平”,充分體現智庫在公共政策研究上的“高見、先見、遠見、創見”。
創新發展理念,推動中國智庫發展的多樣性
激發廣大智庫的積極性、創造性,需要智庫管理者創新發展理念,順應中國轉型發展趨勢,積極探索一條中國智庫多元化發展道路。中國智庫在向現代智庫轉型過程中,需要建立一個良好的智庫生態圈,組織形態多元化的各類智庫機構發揮它們各自的優勢和影響力;不同智庫不僅是政策觀點的競爭者,還應該是取長補短的合作者,共同承擔向政府提供智力支持的任務。為此,需要政府決策部門和管理機構,加快“放管服”改革,賦予智庫機構發展更多自主權,特別是對科技、經濟類智庫適度放松管控。例如,在研究的選題選擇上,既要有具體的要求和指導,也要留出自主選題空間;不要設置太多的條條框框,要鼓勵智庫客觀、獨立地開展第三方研究,提倡不同政策建議之間切磋爭鳴、平等討論。
突出專業優勢,打造特色鮮明的智庫品牌
不同類型智庫要把握自身特色,發揮優勢,精準有效地服務黨和國家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比如,以社會科學理論研究為主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必須突出強項長板,發揮理論創新引領的優勢,利用特色學科優勢打造專業智庫品牌;以應用研究為主、面向區域政策咨詢市場的社會智庫和企業智庫,必須更多體現其“小而精”的專業研究特色,更好發揮其社會服務功能。又如,對于“一帶一路”倡議,全國有幾百家智庫都在研究,但不同智庫應按照專業、地域、領域等不斷細分出各具特色的研究成果。在中國智庫現代化發展過程中,不同類別的智庫要深耕各自的專業領域,結合社會需求和自身資源特點,著力打造特色鮮明的智庫品牌。
強化科學管理,建立現代智庫運行機制
中國智庫在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要根據各類智庫不同的發展模式,建立完善現代化的管理制度,形成高效、有序的內部治理機制。建議賦予各類智庫機構更多的改革自主權,鼓勵智庫機構制定以智庫人才為中心的經費使用、成果評價、人事考核等管理制度,實現以研究項目負責制為重點的考核激勵機制,以及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扁平化管理方式。當前,大多高校智庫是依附于高校的二級研究機構,而不是獨立法人,內部管理上面臨人員評聘、經費使用等多方面限制。建議在政策許可范圍內,高校智庫能以社會智庫、企業智庫的形式獨立注冊成法人。在條件成熟情況下,可參考鼓勵體制內科技人員停薪留職出去創業的政策,鼓勵社會影響力較高的體制內智庫人才,創辦各類專業化社會智庫。
積極培養復合型人才,提升智庫核心能力
建設世界一流的現代化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需要海納百川,吸納各種學科和實踐背景的研究者,乃至各國研究者,以實現人才國際化、多元化。這些復合型國際化人才要不拘一格地招聘、引進,但更需要內部培養。要著眼長遠發展研究制定人才培養計劃,避免急功近利式的“人才爭奪戰”。蘭德公司的經驗值得借鑒:早在?1970?年,蘭德就成立了帕迪蘭德研究生院,其成為世界“政策分析”專業博士學位的主要授予點。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由多名項目負責人共同擔任導師;除正規課程以外,還要求博士生必須完成規定天數的政策項目實習任務,接觸蘭德公司的各個研究領域、研究方法和各類客戶,通過“干中學”積累實戰經驗。建議黨政類智庫機構與高校聯合建立博士后流動站,專門培養智庫后備人才;增設高校研究員職稱系列,鼓勵高校教師做智庫研究;實行智庫機構人員和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旋轉門”機制制度化,實現行政級別與研究員職稱之間的相互套用等。
運用新技術賦能智庫研究,提高成果質量和影響力
目前,中國人工智能和?5G?的發展已處于世界前沿,中國智庫利用新技術的潛力和空間非常大。高校智庫、科技智庫、軍隊智庫和企業智庫數量眾多,是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主體;可依托其雄厚的科技研究能力,以及強大的財力、人力,在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智庫研究上率先做出表率。黨政智庫、社科類智庫可通過與高校智庫、科技智庫等合作發展,加快利用新技術強化專業數據庫建設,全面提升政策咨詢研究能力水平。同時,高度重視智庫成果傳播,打造門戶網站、微博、微信,乃至外文網站和社交平臺的全媒體平臺。中國智庫的現代化建設一定是融合在其國際化發展進程中,在國際舞臺上發揮影響力和話語權,主動地設置國際性議題、開展國際合作交流,提升中國智庫國際傳播力,主動在國際輿論上發聲。其重點是借助互聯網技術、利用新媒體手段,更好地與各類國際組織聯系,建立各種交流合作平臺;充分利用好中國幾百萬留學人員和留居海外的華僑,對接國際話語體系,從超越意識形態的人類共同發展面臨問題的高度去推進交流合作。
研究制定標準,有序推進智庫現代化建設
中國智庫現代化建設是一個全新的課題,當前大家的認識還不統一。如何與時俱進地認識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現代化建設的要求,有必要對智庫現代化建設的內涵特征、標準及相關指標體系做客觀研究。建議有關學術研究機構和智庫機構從全球智庫發展趨勢著眼,立足中國智庫發展實踐,對智庫現代化形成一套可測量可評估的指標體系;政府智庫管理部門可認真研究制定智庫現代化建設標準,積極引導中國智庫健康發展。
(作者:楊亞琴,上海社會科學院 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建設基金會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 中銀消費金融公司。《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