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報告:亞洲僅8%城市采取“糧食智慧型”做法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3月3日,世界銀行發布新報告《構建智慧型城市糧食系統》認為,糧食系統是亞洲城市最須優先考慮的核心問題,從培育事關城市形象的就業與企業,到垃圾和擁堵治理。報告提出城市要“智慧化,即:建立可靠、包容、有競爭力和健康的糧食系統”,更好地與城市面臨的挑戰與愿望保持一致。
世界銀行農業與糧食全球實踐局局長馬丁·紐庫普表示:“這個報告尋求將糧食問題置于亞洲城市決策者的議程上,力求在健康的人、健康的地球和健康的經濟之間產生正反饋環效應。”
根據與聯合國糧農組織合作開展的對21個國家170個亞洲城市的首個城市糧食政策系統調查,報告發現調查對象城市中只有8%采取了“糧食智慧型”做法,即:以前瞻、全面和包容的方式干預糧食系統。將近四分之三的城市或者處于有效介入的早期階段,或者完全處于被動模式。采取被動方式可能會付出高昂代價,包括風險成為現實和錯失機遇。
報告提出,對于那些希望改善民生問題的城市政策制定者,民生問題包括糧食安全和可負擔性、良好健康、就業機會、污染和擁堵治理、繁榮和宜居性等,從被動轉向更主動的糧食系統管理具有重要意義。亞洲中產階級日益擴大,他們對高品質、多樣化和方便的食品的需求不斷提高,也為城市提供了巨大的商業、就業和創收機遇。
報告認為,城市領導者和規劃者在塑造糧食系統的未來軌跡方面可以發揮關鍵作用,并提供了許多具體做法的案例。報告針對不同規模和資源水平的城市,提供了可能的解決方案菜單,并具體說明了亞洲城市可以借鑒和實施的許多改善糧食系統的政策和計劃。
第一,保護城郊農田并開發短供應鏈營銷渠道的措施,可以維持重要的城市新鮮農產品供應來源,從而為城市生產率、韌性和循環經濟做出貢獻。
第二,投資改善提供新鮮食品的社區市場,有助于確保公平獲得營養,降低食源性和慢性病發病率。
第三,圍繞糧食損失和浪費的街區合作項目和計劃可以支持防止浪費、食物二次利用、堆肥和生態經濟。
第四,機構性食品采購和銷售標準與對食品企業的技術支持相配套,可以通過支持公共衛生和福利、環境和地方經濟的方式,對食品市場和飲食模式產生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