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王振紅)2023年4月13日,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中改院”)主辦,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研究院、海南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以“高水平開放的海南自由貿易港——2025’封關運作的重大任務”為主題的2023’海南自由貿易港論壇在海南海口召開。
中改院院長、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開幕式主題演講中提出,2025’封關運作,意味著海南全島由“境內關內”向“境內關外”的海關監管特殊區域的轉變;意味著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由起步階段向實質性運作的轉變。謀劃2025’封關運作,其目的是充分發揮海南獨特的地緣優勢,使之在中國與RCEP其他成員國經貿合作、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的建設中扮演好戰略樞紐的重要角色,為打造我國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重要開放門戶開好頭、起好步。
遲福林建議,一是把封關運作的著力點放在“兩個總部基地”建設上,構建有吸引力的政策體系。重點在于實現海南自由貿易港政策與RCEP規則的疊加,并以“海南承接+香港服務”的模式促進香港金融服務體系與海南自由貿易港“總部基地”的融合。二是以“促進與粵港澳大灣區聯動發展”為重大任務,在“聯動發展”中打造中國與東盟全面戰略合作的重要樞紐。三是要把開辟國際航線、尤其是面向東盟的國際航線作為重點,為封關運作后加快空海國際交通網絡體系建設打下重要基礎。
遲福林認為,產業協同發展是“聯動發展”的重點。例如,依托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政策優勢,吸引廣東農業加工貿易企業到海南發展農產品和熱帶水果進口加工業務,使農產品加工增值超過30%后以“零關稅”進入廣東并向全國分銷。再如,要把海洋產業作為聯動發展的重點。廣東海洋經濟總量已連續27年居全國首位,且具有較為完整、較強競爭力的海洋產業體系,海南具有開發深海、發展藍色經濟的先天資源優勢。服務南海合作開發的實際需求,遲福林建議,“在廣州、深圳、珠海、中山、湛江等地海洋裝備研發制造的基礎上,在海南合力建設深海裝備安裝、測試、推廣應用和維修服務中心。”
來自國內相關部委、高校和科研機構以及馬來西亞、新加坡的專家學者共計300余人以線上線下方式參加本次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