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峰會為中國—中亞關系賦予新的時代內涵
蒲小平 中國人民大學歐亞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5月18日至19日,中國—中亞峰會在西安成功舉辦。峰會上,習近平主席與中亞各國元首簽署聯合聲明,六國共同發布《中國—中亞峰會西安宣言》。峰會開啟了中國與中亞各國全面合作、深化雙邊與多邊關系的新篇章,標志著中國中亞關系進入新的“黃金三十年”,為雙方關系賦予新的時代內涵。
開啟中國—中亞全面合作關系新篇章
中國與中亞的關系源遠流長。千百年來,中國同中亞各國人民一道推動絲綢之路的興起和繁榮,為世界文明交流交融、豐富發展作出歷史性貢獻。自從建交后,中國和中亞國家遵從“互相尊重、睦鄰友好、同舟共濟、互利共贏”的交往密碼,深化中國同中亞各國睦鄰友好關系行穩致遠的政治基石和保障機制。31年的實踐證明:中國與中亞國家已發展成為彼此的“好鄰居、好伙伴、好朋友、好兄弟”。
2013年,習近平主席訪問中亞時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獲得各國積極響應、大力支持。十年來,雙方不斷加強安全合作、經濟互聯互通和人文交流,及時調整完善相關政策。在雙邊層面,建立起政治互信、經濟互利、安危共擔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在多邊層面,通過元首定期會晤、中國—中亞國家外長會晤、部長會談等多邊機制不斷拓展、完善多層次溝通渠道,不斷寫實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歐亞秩序大變革疊加時期,中國與中亞各國領導人共聚西安,為雙方關系開啟新的“黃金三十年”搭建新平臺,開辟新前景。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進入新階段
作為雙方共建“一帶一路”歷程中承前啟后的大手筆,此次峰會將推動中國和中亞國家乘勢而上,合力繪就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精謹細膩的“工筆畫”,共同實現高質量發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中國和中亞國家守望相助,共同發展,深化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中亞各國發展戰略對接,著力于以“五通”為重點開展多領域、多層次的立體化新型合作,實現了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全覆蓋,為雙方發展振興注入新動力。
經過十年的時間,中國與中亞國家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從“大寫意”到“工筆畫”的謀篇布局,將“一帶一路”打造成互尊互信之路、合作共贏之路、文明互鑒之路。在這一歷程中,中國與中亞國家共享發展的機遇和紅利,中國歡迎中亞國家搭中國發展的“便車”,找準與中亞國家之間的利益匯合點,推動“五通”建設走深走實。面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帶來的革命性變化和其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現實背景,此次峰會為新十年共建“一帶一路”作了頂層規劃,是推動“一帶一路”與科技和產業革命緊密結合的高層部署,有助于推動中國和中亞國家互利共贏合作、共同發展進入全新階段。
提供促進新型區域合作與治理貢獻的新平臺
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中亞是亞歐大陸的中心,處在聯通東西、貫穿南北的十字路口。一個穩定、發展和繁榮的中亞符合中國與中亞五國的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中亞是中國周邊外交的重點國家,更是中國參與區域和全球治理的重要合作伙伴。
自中國和中亞國家建交以來,雙方多邊交流機制不斷實現形式創新與質量升級。1996—2000年,中、俄、哈、塔、吉基于區域安全成立具有多邊意義的“上海五國”機制。該組織不斷擴展長大,形成當今多邊國際組織中最具代表性的上海合作組織(SCO)。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中國與中亞國家的多邊合作框架形成了以上海合作組織、“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中國+中亞五國”三大機制為支柱的穩固關系。
首屆中國—中亞峰會的召開及《中國—中亞峰會西安宣言》的發布,標志中國和中亞國家建立了又一大新區域合作機制和平臺,為中國和中亞國家打造了一個重要的周邊戰略伙伴區,推動中國和中亞國家周邊務實合作的升級。這是中國和中亞國家攜手探索雙邊與多邊合作的新思路和新模式,有利于推動中國和中亞國家周邊秩序的轉型與發展,是促進新型區域合作與區域治理貢獻的新平臺。
作出促進地區、世界和平發展的新貢獻
安全和發展是當今國際社會面臨的突出問題。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大國圍繞未來國際秩序塑造和世界發展方向的戰略競爭將更趨激烈。在大國戰略調整、全球治理赤字與阿富汗變局、烏克蘭危機等一系列事件的疊加與沖擊下,中國和中亞國家周邊面臨的挑戰日益嚴峻。對此,中國與中亞國家守望相助、安危共擔,“深耕睦鄰友好的示范田,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合作帶,強化守衛合作的防護盾,構建多元互動大家庭,維護和平發展地球村”。
此次峰會提出“四個堅持”,明確共建守望相助、團結互信、合作共贏、相互成就、遠離沖突、永沐和平、相知相親、同心同德的共同體,是中國和中亞國家面對百年大變局,謀求和平與發展的溝通協商機制,也是各國面對波詭云譎的國際形勢和復雜敏感區域環境作出的必然選擇,將有助于中國和中亞國家團結合作,共克時艱,共同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具有超越雙邊范疇的全球示范作用,將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