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實現“含金量比較高”的經濟增速,動力何在?
今天,上半年國民經濟成績單出爐。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9303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5%,比一季度加快1個百分點。
“5.5%的經濟增速明顯快于上年全年3%的經濟增速,也快于疫情3年年均4.5%的增速,經濟增長回升態勢明顯。”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在今天舉行的2023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總的來看,經濟運行逐步擺脫疫情影響,向常態化增長軌道回歸。
從全球范圍看,上半年5.5%的經濟增長是較快的增速,對全球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付凌暉用“含金量比較高”來形容上半年的經濟增長。實現這一“含金量比較高”的經濟增速,動力何在?
付凌暉解釋說,5.5%的經濟增長是結構改善、動能優化的增長。從需求看,經濟增長由去年的以投資和出口拉動為主,轉為今年的以消費和投資拉動為主。從生產看,經濟增長由去年以工業推動為主,轉為服務業和工業共同推動,服務業的貢獻大幅增加。
今年以來,各方面積極恢復和擴大消費,消費潛力逐步釋放,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明顯增強,為推動經濟恢復向好發揮了重要作用。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7.2%,明顯高于去年。
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快于經濟增速。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1%,高于第二產業貢獻率。
5.5%的經濟增長是創新驅動、發展方式轉變的增長。上半年,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2.5%,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2.9%,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0.8%。同時,綠色轉型成效明顯,與經濟增長協同作用增強。
5.5%的經濟增長還是就業擴大、民生改善的增長。今年以來,經濟恢復向好,穩就業政策持續顯效,我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總體下降,6月降至5.2%,已接近疫情前同期的水平。就業擴大帶來居民收入增加。
此外,5.5%的經濟增長也離不開我國高水平開放擴大、糧食能源安全得到鞏固。上半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1%,其中附加值較高的一般貿易進出口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上升到65.5%;糧食產量居歷史第二高位,為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打下堅實的基礎;一次能源生產總量同比增長2.7%,有力保障了生產生活用能。(本報北京7月17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