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米價格上漲對中國影響有限
馮丹萌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自2022年初以來,全球大米價格持續上漲。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近日公布數據顯示,7月份全球大米價格指數環比上漲2.8%,達到129.7點,創下自2011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引發人們對全球糧食安全的密切關注。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分析,7月份,全球大米價格上升主要受印度7月宣布的大米出口禁令影響,在季節性供應緊張和亞洲采購雙重因素外,進一步對全球米價造成雪上加霜的影響。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大米生產國,水稻產量常年穩定在2億噸以上,占全球大米產量的28%左右,自給率超過100%。因此,全球大米價格上漲對中國的影響總體來看是很有限的。
從生產端來看,中國作為稻谷生產大國,也是栽培水稻的主要發源地之一,大米市場穩定具備充足的物質基礎和政策保障。據統計,中國稻谷產量自2011年起一直維持在4000億斤以上,近年來,連年獲得豐收,2022年產量達4169.9億斤。截至8月15日,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夏糧5547萬噸,其中早秈稻收購已近尾聲,市場運行平穩、購銷活躍,收購數量同比有所增加,為保障糧食市場穩定供應打下良好基礎。
從國際市場來看,中國雖然是世界第一大米進口國,但是稻谷的對外依賴度一直較低,始終在5%以下。2021年,稻谷進口僅有496萬噸,占總產量約3.4%,且進口部分中,少量高端大米進口也只用于品種調劑,另有部分低端碎米進口用于飼料原料生產。稻谷產量常年產大于需,儲備充足。可以說,中國稻谷的價格受海外影響有限。
近年來,中國提出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新戰略,強調要堅守“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戰略底線,為糧食生產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斷加強種糧農民、農機購置與應用以及耕地保護、種業研發等方面的補貼。今年,中央財政對實際種糧農民下達一次性補助金200億元,彌補農資成本上漲帶來的影響,減輕由于農產品價格的上升所造成的費用負擔,保證了種糧農民積極性。尤其在稻谷種植方面,通過實施稻谷生產補貼,積極引導和鼓勵生產者發展水稻生產,確保水稻面積不減少,同時,引導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推廣綠色防控、有機肥替代化肥、稻田冬種綠肥、秸稈還田、稻田綜合種養等技術和模式,穩定提高中國稻谷生產能力,確保口糧絕對安全。
在價格方面,中國制定了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糧食臨時收儲政策、政策性糧食競價交易等一系列強有力的糧食保供穩價機制和政策措施,保證種糧農民“賣得出、賣得好”,國內糧食基本供應不脫銷、不斷檔,市場糧價不大漲、不大落,為稻米市場穩定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與此同時,在糧食進出口方面,為了阻斷國際糧價的輸入性影響,中國不斷完善糧食進出口調控機制,著力推動糧食進口來源多元化,同時不斷加強小麥、大米、玉米進口配額管理,為減輕國際糧價沖擊提供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