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條對臺工作意見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
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福建被委以重任。在國新辦今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央臺辦副主任潘賢掌說,福建與臺灣隔海相望,地相近、人相親,對臺工作具有獨特優勢和良好條件。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了《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包括21條對臺工作意見。潘賢掌介紹,《意見》最大亮點是突出“融”這個目標,“為臺胞臺企全面融入福建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推進廈金、福馬等重點區域融合,推動閩臺兩地應通盡通、能融盡融”。
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是21條對臺工作意見突出的三大方面。在以惠促融方面,潘賢掌介紹,《意見》充分吸收了這些年來已實施的有效的政策措施,立足福建出臺更大力度、更為開放的同等待遇政策,比如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的意見,擴大直接采認臺灣職業資格范圍,為臺灣農漁民在用地、融資、開拓內銷市場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支持金門、馬祖居民在廈門、福州同等享受當地居民待遇,試點允許臺灣業者在閩投資設立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公司等。“一句話,就是讓臺胞‘愿意來、留得住、融得進、發展好’。”潘賢掌說。
福建省委副書記羅東川在發布會上分享了一組數據,福建率先發布225項臺胞臺企同等待遇清單,構建起較為系統完備的惠臺利民政策體系,數萬名臺胞在閩創業、學習、生活、定居,“福建向金門已經供水5周年,累計供水近3000萬噸,現在保持每天兩萬多噸的供水”。
在推進兩岸經貿合作方面,福建也打下了堅實基礎。全省現有臺企超1萬家,實際利用臺資超過320億美元,閩臺貿易額累計超1.4萬億元人民幣,每年實際利用臺資、新設臺資企業數量均居大陸各省市前列。“18個國家級兩岸產業合作園區遍布全省,電子信息、石油化工、精密機械等閩臺產業鏈供應鏈融合進一步深化。”羅東川說。
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叢亮也介紹了下一步深化閩臺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融合發展的四方面措施,分別是加強閩臺產業合作、創新兩岸社會資本合作方式、促進臺灣農業漁業和中小企業在閩發展以及加強閩臺科技創新合作。
其中,在加強閩臺產業合作方面,重點支持漳州古雷石化基地、寧德動力電池集群等建設成為集聚兩岸要素資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基地和先進制造業集群;在促進臺灣農業漁業和中小企業在閩發展方面,鼓勵臺灣農漁民參與福建農村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用地、融資、開拓內銷市場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并且在服務貿易、未來產業、時尚創意、旅游資源開發等領域支持擴大閩臺合作。
“目前,福建企業開辦時間已經壓縮到1個工作日,全省各類所有制企業從2012年年底的140萬戶增長到現在的747萬戶。”羅東川說,福建正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并將持續引導臺胞臺企共同參與,繼續完善臺胞臺企權益保障協調聯動機制,建立健全政企溝通渠道。“衷心希望更多的臺胞臺企放心來福建、安心謀發展,一同推動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共同助力提升優化營商環境,共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