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用水條例》將施行 激發全社會節水內生動力
《節約用水條例》立足基本水情、力求全面系統
持續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權威發布)
近日,《節約用水條例》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3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有關部門相關負責同志介紹相關情況。
用水效率和效益不斷提高,全社會節水意識不斷增強
水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我國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35%,全國有近2/3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
“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節水是根本出路。”水利部副部長李良生介紹,相關部門深入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建立健全節水制度政策,持續推進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用水效率大幅提升。與2014年相比,2023年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下降41.7%、55.1%,用水效率和效益不斷提高,全社會節水意識不斷增強。
《國家節水行動方案》實施5年來,各項目標任務取得顯著成效。李良生介紹,控制目標全面完成,節水型生產和生活方式逐步建立;重點行動扎實推進,建立覆蓋80%以上用水量的國家用水定額體系,全國60%以上縣級行政區達到節水型社會標準;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深化,實施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耕地面積達到9億畝,完善城鎮供水和水利工程供水價格形成機制;政策保障不斷增強,水利部牽頭20個部門建立節約用水工作部際協調機制。
在城市節水上,住房城鄉建設部將節水要求貫穿到城市規劃、建設、治理的全過程,全面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提升城市用水效率。住房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司長胡子健介紹,全國共建成了11批145個國家節水型城市,在116個城市開展再生水利用相關試點,全國城市每年再生水利用量約180億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9%。2015年以來深入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在全國90個城市開展試點示范。
農業是用水大戶,也是節水的潛力所在。水利部門發展農業節水灌溉,強化農業用水管理,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動數字孿生灌區建設,5萬畝以上的大中型灌區渠首取水口實現在線計量,國家層面制定發布了14項主要農作物的灌溉用水定額。
采取有力舉措,確保《節約用水條例》有效實施
李良生介紹,《節約用水條例》共6章52條,明確節水工作應當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建立政府主導、各方協同、市場調節、公眾參與的節水機制;加強用水管理,包括編制全國節水規劃、組織制定國家用水定額等;完善節水措施,包括積極發展節水型農業、發展節水灌溉等;強化保障和監督,包括健全農業用水精準補貼機制和節水獎勵機制等;對違法行為規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
水利部政策法規司司長陳大勇介紹:“水利部將全面履行節水管理職責,充分發揮節約用水工作部際協調機制作用,會同有關部門采取有力措施,確保《節約用水條例》落地見效、有效實施。”
陳大勇介紹,水利部門將持續抓好宣傳貫徹,將《節約用水條例》宣傳貫徹納入水利“八五”普法工作;加強配套制度建設,協同相關部門有序推進水資源剛性約束、全國節水規劃等配套制度建設;推動全社會節水,從取、供、用、排全過程、各環節加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強監督檢查,加大執法力度,嚴格依法查處。
司法部立法四局局長張要波介紹,制定《節約用水條例》的目的是促進全社會節約用水,保障國家水安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節約用水條例》在總體思路上立足基本水情、力求全面系統、確保切實可行、做好制度銜接。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負責人牛波介紹,將強化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大力發展節水產業,持續推進非常規水源利用,開展節水領域設備更新改造。
堅持“兩手發力”,激發全社會節約用水的內生動力
“在節水工作中堅持‘兩手發力’,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激發全社會節約用水的內生動力,十分必要。”陳大勇介紹。
在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方面,《節約用水條例》作了系列規定。陳大勇介紹,例如建立促進節水的水價體系,規定居民生活用水實行階梯水價,非居民用水實行超定額(超計劃)累進加價;培育和規范水權市場,支持開展多種形式的水權交易;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節水項目的融資支持力度;鼓勵發展社會化、專業化、規范化的節水服務產業等。
水效標識制度是我國節水管理方式的重要創新,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對用水產品管理的有效舉措。目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相關部門陸續發布了四批水效標識實施目錄,水效標識設備備案企業目前超過1.1萬家,備案產品型號達到11萬多件,節水型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逐步提高。在水權交易方面,截至目前,中國水權交易所累計成交11439單,交易水量43.07億立方米。
在發揮政府作用方面,《節約用水條例》對加強用水定額管理、加強用水總量控制和計劃用水管理、控制高耗水產業項目建設等作出規定。陳大勇說:“下一步,水利部將進一步強化政府和市場機制的協同發力,構建節水綜合體系,完善支持節水產業發展政策,推動節水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