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黨相互妥協,未來仍存變數,德國總統批準明年2月提前大選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雨山】據德國電視二臺當地時間12日晚報道,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當天批準了德國各主要黨團領袖關于將明年2月23日作為提前大選日期的建議。德國總理朔爾茨將于12月16日要求聯邦議院進行信任投票,若信任投票不通過,則將提前啟動大選的程序。
路透社12日報道稱,施泰因邁爾當天在與各主要黨團領袖交談后,批準了于2025年2月23日進行大選。關于對現任政府的信任投票將于12月16日進行,若總理朔爾茨未能通過聯邦議院的信任投票,12月27日施泰因邁爾將宣布解散議會,并在60天后進行大選。朔爾茨此前曾希望3月份進行大選,目前的日期是多黨相互妥協的結果。自民黨林德納在被免職后表示:“選舉實際上已經結束了,德國需要政策的轉變,在野黨基督教民主聯盟領導人默茨會成為新一任總理。”衛生部長勞特巴赫也認為目前的情況是良好的妥協,但過去兩周的激烈爭論,是德國“辯論文化的低谷”。
多家德國媒體報道稱,德國這場政治動蕩始于本月6日朔爾茨宣布解除自民黨主席林德納的財政部長職務,隨后自民黨宣布退出和社民黨、綠黨共同組成的聯合政府。執政聯盟的解體導致社民黨和綠黨組成的少數派政府陷入了不確定狀態,由于無法在聯邦議會中擁有多數席位,總理很有可能無法推進任何法案,由此導致的預算虧空無法填補,在國內和國際上也將面臨巨大的經濟問題。因此,反對黨不斷呼吁朔爾茨盡快進行信任投票。事實上,朔爾茨并非第一位面臨信任投票的總理,上一次面臨信任投票的是2005年的施羅德政府。
據《每日明鏡》12日報道,朔爾茨此前以組織方面的挑戰為由,試圖將信任投票推遲至1月15日,以便將大選時間拖至3月底,因為推遲選舉日期在戰略上對社民黨更為有利。朔爾茨欲在這段時間內加速推進一些措施,其中包括避免通貨膨脹造成更高的稅收負擔、維護法定養老金的穩定性和實施歐洲共同庇護等,這引起了反對黨的強烈不滿,最終在基民盟和輿論的多重壓力下,朔爾茨才表現出妥協的態度。
在上周“交通燈”執政聯盟宣告解體后,德國選擇黨聯合領導人愛麗絲·魏德爾說:“朔爾茨總理早已失去了德國人民的信任,他必須立即為新的選舉掃清道路?!?/p>
歐洲新聞臺12日報道稱,大多數德國人都歡迎提前舉行選舉,84%的人贊成提前投票。分析認為,這應驗了多方人士對德國執政聯盟危機初露的預見。美國“政治新聞網”稱,當前德國最大在野黨聯盟黨(基民盟和基社盟)在民意調查中以32%的支持率遙遙領先。朔爾茨的社民黨則以16%的支持率排名第三。極右翼的德國選擇黨(AfD)排名第二,支持率18%。盡管支持率低迷,朔爾茨此前已宣布將代表社民黨爭取連任。最大反對黨基民盟今年9月正式確定由黨魁默茨出線。此前,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曾在社交媒體上暗示,將代表綠黨競選總理一職。
《南德意志報》稱,此前,紅綠燈聯盟因在財政政策、氣候政策和移民政策等關鍵領域產生深刻分歧,導致執政聯盟內部關系逐漸緊張。即使林德納沒有被清算,朔爾茨也可能在峰會問題、預算爭端等諸多議題上面臨信任狀況危機。
《金融時報》報道認為,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德國的政治動蕩可能導致歐洲整體的不確定性增加。德國政府的解體可能削弱其在歐盟內部的領導力,影響歐洲在關鍵問題上的決策效率,導致歐盟在應對氣候變化、移民和安全等重大議題上缺乏明確方向,特別是在需要德國領導和支持的領域,如歐元區改革和共同防務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