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時代化是馬克思主義生命力的煥發與彰顯
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與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具體情況結合,歷經幾代發展依然保持著與時俱進的生命力。倘若萃取不同文化形式、不同時代形式的馬克思主義,其最一般最核心的生命特質就是它的立場觀點方法。而所謂時代化,就是運用特有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解答新時代的不同問題,從而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在學習、堅持、發展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要把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同時,也要依據時代分析不斷揚棄馬克思主義的一些過時了的具體內容。
1941年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毛澤東最早完整提出并使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概念。觀點問題屬于真理觀范疇,方法主要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即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它們是建立在無產階級和絕大多數人利益立場上的科學理論,體現真理與價值、科學性與階級性的統一。“科學越是毫無顧忌和大公無私,它就越加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在勞動發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會史的鎖鑰的新派別,一開始就主要是面向工人階級的,并且從工人階級那里得到了同情。”(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C].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258.)然而,這也決不能因此認為馬克思主義可以有凝固不變的“教條”。“甚至隨著自然科學的每一次進展,唯物主義也將改變自己的形式。”(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C].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228)而“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著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C].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111-112.)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是建立在其價值基礎之上的不斷經過檢驗的一般原理和歷史主義、總體性原則。
立場問題就是價值觀問題、政治態度問題,即“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立場問題。我們是站在無產階級的和人民大眾的立場。”(見毛澤東選集[M].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850.) “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C].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250.),所以,“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運動。”(見馬克思主義著作選編[C].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0.24.)在改革開放進程中,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三個有益于”標準,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答應不答應”、“人民高興不高興”作為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江澤民強調:“不斷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不斷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見江澤民紀念建黨80周年講話[R].2001-07-01.)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央提出發展觀,宗旨在于“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是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工作必須以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最高衡量標準。”(見胡錦濤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的講話[R].2003-07-01.)
這種貫穿整個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發展史之中的以人民為本、為人民謀利益的理論精髓是永恒的。而在每一個時代中“問題就是公開的、無畏的、左右一切個人的時代聲音。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C].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289-290.)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不斷地觀察、思考和解決時代演進中的新問題,不僅將豐富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而且能夠優化馬克思主義的思維方式,使之始終成為“時代精神的精華”。(陳鋒 中國藝術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