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根據世界銀行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關于減少貧困的首個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已經提前實現。中國在減貧方面為整個發展中國家乃至全世界作出了巨大貢獻。為此,半月談記者近日專訪了世行研究局局長、貧困統計團隊負責人馬丁·拉瓦雷。
減貧道路上的中國與世界
記者:您如何看待中國過去30年來的減貧工作?
拉瓦雷:近30年來,中國在減少貧困方面成就顯著,并且仍在取得穩定的進展。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把扶貧開發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有組織、有計劃、大規模地開展農村扶貧開發,取得了明顯成效,探索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扶貧開發道路。減少貧困人口已成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一個標志性成就。
根據世界銀行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以每日1.25美元的生活費用衡量,從1981年到2008年,中國脫貧人口達到6.6億,貧困率從84%降至13.1%。同時期發展中國家貧困率從52.2%降至22.4%,貧困人口從19.4億降至12.9億。
記者:如何看待整個發展中國家的減貧狀況?
拉瓦雷:發展中國家總體上在消除極度貧困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數據顯示,2005年至2008年,各個發展中地區的貧困人口比例和人數均在下降。這是世界銀行開展極貧狀況監測以來貧困人口比例和人數首次全面下降。
2008年,處于每日1.25美元生活費用的貧困線以下的人口比例從2005年的25.1%降至22.4%,貧困人口從2005年的13.9億降至12.9億。據世行估計,以此標準衡量,2010年發展中國家整體貧困率已降至1990年的一半以下,這意味著首個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在1990年的基礎上把極貧人口比例降低一半——已在2015年最后期限之前實現。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不把中國算在內,發展中國家將很難提前實現這一目標。因此中國的成就對于發展中國家整體來說非常重要。
當然,這只是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的一個,即使這一目標提前實現,到2015年全世界還將有10億人生活在極度貧困之中。
另外,每日1.25美元生活費用的貧困線是世界上最貧困的10~12個國家的平均水平。如果按照中等收入國家和高收入國家貧困標準衡量,大量脫離極度貧困線的人群依然處于貧困境地。如果危機來襲,他們有可能再次陷入極度貧困。因此,全球減貧事業依然任重而道遠。
汲取經驗 直面挑戰
記者:中國減貧事業有哪些值得借鑒的經驗?
拉瓦雷:首先,中國重視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是中國過去減貧取得成就的關鍵因素。其次,中國在政策選擇上注重實用性,并進行了多種探索和嘗試,比如在農村建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幫助農村地區人群擺脫貧困。經濟發展對于減貧至關重要,這一點中國無疑給其他國家樹立了榜樣。
此外,在中國減貧事業起步階段,社會的貧富差距不大,不管是收入,還是受教育機會等方面的差別不明顯,因此更多人能分享到經濟發展的成果,這一點也值得他國參考。
當然,其他國家也有經驗值得中國借鑒。比如巴西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政府轉移支付,在縮小貧富差距和減輕貧困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果。據我所知,中國已經在這方面加強了政策協調,逐步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是非常有益的嘗試。
記者:您認為,中國的減貧事業還面臨哪些挑戰?
拉瓦雷:中國的減貧事業給人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這一過程也有不均衡問題存在。首先,自1980年以來,中國在減貧方面的成功依賴于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經濟比城市經濟在減貧方面做出了更大的貢獻。與之相應,農業比制造業、第三產業在減貧方面發揮的作用更大,這體現了產業結構在減貧方面作用的不平衡。其次是地域上的步調不一,沿海地區比內陸地區成效更加明顯。再次,經濟發展伴隨著不公平現象的加劇。
當下,中國貧困人口最緊要的需求是增加工作機會和提高勞動收入。中國抗擊貧困的努力長期集中在農村地區,為此開展了很多項目。然而,由于中國正處于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中,城市中的貧困問題也不容忽視。因為人口流動,在整個國家貧困人口比例下降的時候,城市貧困人口問題可能上升。如果這一群體被忽略,整體減貧效果將被削弱。這是不少國家面臨的普遍性問題。(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