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訊(記者楊公振)10月30日,中國網智庫中國邀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研究員周宏春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五年——透過‘十三五’規劃建議看中國未來發展”做見智主題演講。周宏春表示,生態文明建設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如何通過市場機制,發展環境產業改善環境質量,此次“十三五”規劃建議做了深入探討。
新常態下如何考慮中國未來的發展,從美麗中國角度出發,就是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周宏春說,中央最近出臺了“1+6”文件,“1”就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6”指的是一系列考核辦法,包括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試點方案、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試點方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具體而言,生態文明建設要走三個途徑: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
綠色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影響到人們生活的環境大問題,包括霧霾治理、水污染治理等等。周宏春說,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對癥下藥。中國已有成功的經驗,但還要進一步加強,要讓GDP的“重量”變輕,污染物排放變少,還要加強產業發展,尤其是推動環保產業的發展,做好產業鏈整合,達到整體效率最優。
循環發展,不僅僅是一種理念,也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途徑。周宏春說,不同行業其產品不一樣要達到循環很難,但核心來說可以仿造食物鏈,進而衍生產業鏈,并不斷提升價值鏈,也就是通過延伸產業鏈,使產品附加值更高,如此達到調整產業結構,真正轉變增長方式的目的,此外循環發展還需要不斷研究技術進步。
低碳發展最早叫低碳經濟,低碳指的是能源戰略調整。周宏春說,評價低碳發展有三項指標,包括能源效率要提高,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比重要增加,萬元GDP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降低。在調整能源結構、降低能耗、發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方面,中國都做出了一些成績,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承認。
周宏春特別強調了環保產業問題,通過產業發展來改善環境質量、建設生態文明,核心是用盡可能少的資源投入來改變環境質量、提高經濟發展效率。生態文明建設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從國內實際情況看,環境污染比較嚴重,生態系統退化,情況并不樂觀。如何通過市場機制,發展環境產業改善環境質量,此次“十三五”規劃建議在內容上有所側重,包括將“美麗中國”提到前面來說,將生態環境質量改善作為國家重要目標,同時在管理體制上,還提出一個新的說法叫做“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這也與原來的環保屬地管理有所區別。
(稿件來源:觀點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