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霖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日前,湖北巴東縣廣播電視臺在其微信公眾號推送了《陳行甲:精準扶貧中自強感恩教育要跟上》一文。在這篇署名文章中,作者陳行甲表示,在扶貧過程中,有些貧困戶不懂感恩,反而出現了無理取鬧的心態:“我是窮人我怕誰”“我是小老百姓我怕誰”“我掐著你玩”。對此,陳行甲要求加強對群眾的感恩教育。
貧困戶“不懂感恩”,就必須加強對群眾的“感恩教育”嗎?陳書記的話在網絡上引發了廣泛討論,去年因為獲得全國優秀縣委書記,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不過那時候是正面的典型。而今,因為貧困群眾“不知好歹”,需要對群眾開展“感恩教育”,再度成為社會熱議的焦點,不過這一次,從網絡總體的輿論環境來看,顯然就沒有上一次那么光彩亮麗了。
對社會來講,感恩教育的確是必不可少的。“吃水不忘挖井人”,知恩圖報,才會懂得珍惜,才會用實際行動反饋愛心給社會。實際上,感恩,不僅體現在語言表達上,更為重要的是體現在實際行動上。現實生活中,不少人都懂得用行動來表達感恩之情。而掛在嘴上的感恩,有時候會被認為是一種面子上、機械化、世俗化的表達,不過,嘴上的感恩也是最基本的表達方式。
扶貧開發工作跟做好人好事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相同之處在于,都是幫扶濟困、扶貧濟弱,通過自己的努力為貧困群眾創造幸福的生活條件。不同之處在于,扶貧開發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必須按照國家統一部署,認真履職盡責,堅定不移地實施推進。一般做好人好事都是不講回報的,扶貧開發工作又何須非要圖個“感恩”回報呢?
作為黨的領導干部,更是一個地區的主政官員,身上肩負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使命,幫助貧困群眾順利脫貧,既是職責所在,也是權力所在。如果因為幫助貧困戶做了一點實實在在的好事,就非要貧困戶“懂得感恩”,似乎就顯得有點矯情。照此邏輯,為群眾每做一件好事,是不是都要吵著鬧著讓群眾拍手叫好、交口稱贊呢?這種觀念要不得。要知道,群眾感恩的方式有很多種,不一定非要體現在當前和嘴巴上。同時,群眾感不感恩,是群眾的自由,不能拿自己的職責使命與群眾的自由相提并論。
按理來講,為他人解決了實際困難,本應該收獲感恩。但是貧困群眾為何還“不知好歹”呢?當然,這樣的現象在現實中并不是不存在,但是這種案例絕對是少數。與其加強“感恩教育”,不妨反過頭來思考一下,自己到底為貧困群眾辦了多少實實在在的事情,為貧困群眾解決了多少困難問題。如果在平時能夠多與群眾溝通,準確掌握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就能對癥下藥把好事辦到群眾的心坎里。如果只是一廂情愿地做,而沒找準貧困戶真正需要什么,“不懂感恩”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