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排放標準:即使全部達標,照樣污水橫流
太湖水難以按計劃“變清”,國家投入上百億元的治理資金還沒有給太湖流域的近4000萬居民帶來記憶中清潔的湖水,原因錯綜復雜。但最根本的一點,就是治理措施跟不上長三角地區迅猛的社會經濟發展。也就是說,水消耗量越來越多,而對工農業和居民生活所排放的污水、廢水,治理措施和治理標準嚴重滯后。
“實現達標排放后水質為何還在惡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們目前達標排放的標準定得很低,從工廠排污口和污水處理廠出來的,仍然是劣于五類的污水。”水利部水資源司司長高而坤直言說,“最近我隨全國人大環資委到云南昆明考察滇池的水污染防治,結果非常失望。三年前的滇池清水中發現有藍藻,而三年后卻在藍藻中沒有找到清水。”
太湖流域管理局原總工程師黃宣偉教授從上世紀80年初就關注太湖治理工作,并直接參與主持了太湖綜合治理規劃。對于“達標”了卻仍然污水縱橫的現狀,黃感到深惡痛絕。
“那些所謂已經‘達標’了而可以合法向河道、湖泊排放的廢水,如果按1∶9以上比例用潔凈水來稀釋后,納污水體才能夠勉強達到地面三類水的標準,也就是達到了合格的地表水標準。但現在太湖流域的水體,哪里有這樣的好水來釋污?污水加污水,只能是臟上加臟。”黃宣偉說。
按照國家標準,地表水分為五個等級:一類水質最好,三類水為合格,四類、五類水為污水,劣于五類的水體就喪失了基本的環境功能。化學耗氧量(COD)和氨氮(NH3-N)濃度是重要的水質指標。一類水的COD、NH3-N濃度分別不能超過15毫克?"升、0.15毫克?"升,三類水的濃度分別不超過20毫克?"升、1.5毫克?"升,五類水的該指標濃度分別不超過40毫克?"升、2.0毫克?"升。
而我們現在制定的達標排放標準,經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處理的污水,COD、NH3-N的濃度分別不超過100毫克?"升、25毫克?"升就視為達標,一些工業企業的合法排放標準更低,比如造紙、制漿行業,COD濃度不超過100毫克?"升、NH3-N濃度不超過450毫克?"升就可以“達標排放”。這樣的“達標”廢水中,COD和NH3-N濃度分別是地表五類水標準的2.5倍和225倍!這樣的廢水,就是用100倍的清水稀釋,也仍然是污水!
此外,據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長孫繼昌介紹,目前,流域工業和生活點源污水年排放量達53億噸,流域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僅為30%左右,污水大多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網,污染物總量已遠遠超過流域水環境承載能力。即使流域污廢水都能達標排放,仍超出流域水環境的可承載能力。
跨流域調水熱:解近憂添新憂
根據國務院領導提出的“以動治靜,以清釋污,以豐補枯,改善水質”要求,2002年起太湖流域正式啟動“引江濟太”調水試驗,也就是說,利用現有的水利工程和“清水走廊”望虞河,從江蘇常熟引水,經望亭進入太湖。
據介紹,3年來共引調長江水入太湖流域60多億立方米,其中入太湖30多億立方米。“引江濟太”調活了流域水體,加快了水體置換,增加了流域水資源的有效供給,保障了流域重要城市和地區的供水安全,增加了水體的自凈能力和水環境容量,改善了太湖水體水質和流域河網的水環境,太湖周邊和上海、杭嘉湖等地區普遍受益。
但是,水利部總工程師劉寧提醒說:“跨流域調水要科學決策,慎之又慎。在缺水面前,人類要學會‘克制’,不能搞‘以需定供’,調水應當堅持‘少取、高效、補償’的原則。”
據透露,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質、水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但由于水污染問題沒能得到徹底有效的解決,太湖流域一些有條件的城市紛紛舍近求遠,甚至“棄湖而去”,實施跨流域調水。除了由太湖流域管理局主持的“引江濟太”工程外,蘇錫常諸城市在多年前就利用靠近長江的地理位置,從長江調水。上海也積極在長江口建設新的水源地甚至設想規劃浙江千島湖水源地。一直以水鄉自居的杭嘉湖地區,如今也把目光投向錢塘江,提出實施跨流域從新安江、錢塘江口調水,以尋求解決該地區日益嚴重的缺水問題。
“今天要強烈呼吁,盡管目前長江、錢塘江的水比太湖好,但千萬不要忽視這樣的事實,就是這樣的‘好’是相對的,而且這些河流也在不斷地被污染,污染量不斷地在增加。‘引江濟太’,首先要‘保江’、‘保湖’,然后是節水,根本在于治污。如果還是按現在的城鄉分割的思路和現在的所謂的達標排放的要求來治理,就難以解決太湖的問題。”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吉余激動地說。(記者 鄧建勝)
人民網 2004年12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