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
58歲的吾哈斯·蘇來曼是縣牧業醫院的一名“草原醫生”,妻子那斯甫海霞·努爾哈森則是裕民縣疾控中心的一名退休醫師。夫妻二人結婚42年來,那斯甫海霞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一個人獨自撐起了一個家,以賢內助的精神詮釋著自己的“最美家庭”。
(通訊員江冬冬報道)吾哈斯·蘇來曼1955年12月出生于裕民縣阿勒騰也木勒鄉一個牧民家庭,1971年開始在牧區做赤腳醫生,兩年后進入塔城地區衛校學習。1975年,吾哈斯從塔城衛校畢業后,就一直在裕民縣的巴爾魯克山、瑪依勒山、庫魯斯臺三個牧場的流動醫療點做牧民醫生。40年時光轉瞬即逝,吾哈斯先后巡診9萬余次,拯救危重病人9000多人次,接生牧民嬰兒1800余人次,挽救了180多名難產嬰兒的生命,騎馬和步行的總路程可繞地球10多圈。
吾哈斯的妻子那斯甫海霞·努爾哈森是裕民縣疾控中心的一名退休普通醫師,1978年從塔城衛校畢業后被分配到裕民縣國營牧場一隊參加工作。由于表現出色,那斯甫海霞不久便從基層調到了裕民縣疾控中心,直到2000年因冠心病而病退。那斯甫海霞和丈夫自1980年結婚以來,互相扶持、同甘共苦,建立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德乎多爾”在哈薩克語中是草原醫生的意思。這個極平常的稱謂與吾哈斯聯系在一起,卻有了“親切”、“尊敬”和“贊美”的意思。這里的哈薩克族牧民說,草原上的花兒有多少,吾哈斯醫生做的好事就有多少。在40多年的歲月里,吾哈斯跑遍裕民縣所有的農牧區,那里的每一頂帳篷,每一座氈房他都熟悉。
2004年,吾哈斯榮獲塔城地區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6年2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衛生廳作出在全疆衛生系統向吾哈斯學習的決定。2006年7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授予他“優秀共產黨員”的榮譽稱號。2011年,他又被全國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章。
吾哈斯一年在家的時間不足兩個月。結婚30多年,他常年巡診在外,那斯甫海霞則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她作為人妻、人母和人媳,邊工作邊教育孩子,還要照顧80多歲的體弱多病的婆婆,撫養已去世哥哥的兩個孩子。另外,再加上丈夫的一個弟弟與其同住,這個九口之家的日常生活便由她一人扛了起來。那些年里,那斯甫海霞起早貪黑忙碌著,由于過度疲勞,她甚至做過心臟手術。
吾哈斯的家境并不富裕,甚至有些拮據,但是面對病人,吾哈斯卻總是很大方,經常慷慨解囊。他的領導和同事說,每年底醫院結算醫藥費時,吾哈斯總是自己掏腰包墊付牧民拖欠的醫藥費,少則幾十元,多則近千元,40年墊付了多少已無法算清了。
為了減輕家里的經濟負擔,那斯甫海霞在2003年開了一家小甜食店。她人好技術也好,小店的生意越來越紅火。后來,她把縣里的待業婦女召集起來,免費傳授技術,鼓勵并幫助她們自己創業。如今,20多個待業婦女中,9個人已成功開了自己的店。
2009年,那斯甫海霞和社區居民、退休干部、老黨員們一起組成了 “愛心媽媽團”。這個團體從最初的15人慢慢增加到現在的150多人。他們定期捐款捐物援助貧困家庭以及各地受災群眾。2000年至今,那斯甫海霞接連被評為縣級“五好家庭”、“三八紅旗手”,2007年又被評為自治區“五好文明家庭”。
在吾哈斯和那斯甫海霞的影響下,他們的子女尊老愛幼、熱心助人,都已成為對社會有所作為的人。大兒子在環衛處上班;小兒子在新疆大學法律專業畢業后,回到家鄉,在社區警務室上班;畢業于新疆醫科大學的小女兒瑪依拉則繼承了父親的意愿,畢業后回到家鄉,在基層工作著。
一個幸福、快樂、和諧的家庭需要每個家庭成員共同的努力。每個人都奉獻一點愛,家才會更溫暖。然而愛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間,那么這種愛也只能算是小愛。吾哈斯和那斯甫海霞則把這種愛延伸到裕民縣所有牧民和待業婦女身上,如此便成就了一種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