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7月25日,吉林省永吉縣農(nóng)民李景陽(左)在和兒子安裝電動“流馬”車。中國網(wǎng)圖片庫 朱萬昌/攝
2015年7月25日,吉林省永吉縣農(nóng)民李景陽“牽”著自己發(fā)明制作的電動“木牛流馬”走“進”西陽鎮(zhèn)的一個山莊,成為一道靚麗風景引圍觀。
當日,吉林省永吉縣西陽鎮(zhèn)舉辦了“首屆玻璃葉餅美食文化節(jié)”,特請李景陽帶著他用8年時間發(fā)明制作的電動“木牛流馬”走“進”西陽鎮(zhèn)的一個山莊,成為一道靚麗風景引起眾人圍觀。
李景陽說,這頭牛高1.2米,身長2.16米,寬0.7米,自重300多斤,能拉車,能駝人,車上可坐5個人,牛肚子里還能裝200斤糧食,走起來還會搖尾巴。這頭牛除耳朵為黃色外,通身褐色,牛頭形象逼真……木匠李景陽于2014年8月打造了電動馬駒——村民稱之為《三國演義》中的“流馬”,如今他又制作出了“木牛”。這頭牛與真牛相仿,兩只大大的牛眼炯炯有神,牛的身體由鐵皮包裹,四肢為木質(zhì)結(jié)構(gòu),牛蹄由4個滑輪替代,牛尾用線繩紡織而成,遠遠看去與一頭小牛無異。在電動牛的脖子下方,有一根木制的“韁繩”,李景陽說,“韁繩”可以控制牛行進的方向。“木牛”“流馬”各拉著一輛由他制作的大轱轆鐵車,牛樣子、鞍子等配件完全是六七十年代的牛馬車配置。
李景陽說,他制作的電動馬駒和電動牛,都是源自對諸葛亮發(fā)明的“木牛流馬”的神往。“之前的電動馬駒走路時與正常的馬姿態(tài)相仿,但由于協(xié)調(diào)性不太好,容易摔倒。”李景陽說,去年他造出的電動馬駒并未達到他預期的效果。此次,他在制作電動馬駒的技術基礎上又造成了這頭電動牛,
“8年了,他就像著了魔似的,整天研究這些東西。”李景陽的老伴劉玉琴說,從產(chǎn)生做“木牛流馬”的想法開始,李景陽整天待在他的工作間里,夏天熱得滿頭是汗也不出屋,冬天凍得手腳通紅也不肯放棄。冬天冷得實在受不了,李景陽便跑到屋里暖和幾分鐘,之后就又鉆進了工作間。看到李景陽如此辛苦,劉玉琴有些心疼,但一想到李景陽為了夢想如此執(zhí)著,劉玉琴還是選擇支持李景陽。
“還是不夠完美,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李景陽說,下一步,他準備申請國家專利,給自己付出的8年心血一個交代。
本網(wǎng)部分展示圖片作品享有版權(quán),詳見產(chǎn)品付費下載。 購買請撥打 010-88828049 中國網(wǎng)圖片庫咨詢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