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11月13日電(段紅彪)912.17億元,這只是“雙11”當日阿里巴巴一個電商交易平臺的實時數據。7年的發展,讓“雙11”逐漸成為全球關注的網購狂歡節,其背后是“互聯網+”催生的消費動力和創業創新,“雙11”的消費熱潮也再次證明,互聯網經濟已經成為驅動中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的重要引擎。
業內認為,“雙11”當日主流電商銷售額再創新高,顯示國內消費仍將保持強勁增長。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也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6.2%,成為統計數據中的最大亮點。然而,經歷“七年之癢”的“雙11”今年呈現出多少亮點?網購熱潮背后又對實體經濟助益幾何呢?
“七年不癢”:天量成交再創多項紀錄
11月11日24時,來自阿里巴巴“雙十一”全天的實時數據顯示:天貓雙十一全天成交金額為912.17億元人民幣。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攝
2015年11月11日,在北京水立方數據直播大廳的大屏顯示,零時12分28秒,2015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總成交額突破100億元,而去年達到這一成交額則用時38分鐘。
有數據統計,2015年11月11日,全網單日交易額達1229.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2.7%;全網包裹數6.8億個,平均客單價181元,40余個國家、超過3萬個國內外大小品牌參與了這一盛大節日。
另外,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當天為“雙11”特別舉行了一次遠程開市敲鐘儀式。紐交所總裁Tom Farley與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一起出現在“水立方”現場。
今年“雙11”是電商平臺第一次大舉進軍農村市場,廣大農村消費者的表現令人驚訝,截至11日中午,農村淘寶中最受歡迎的十大單品中,平板電視占據了三個名額,汽車占據兩個名額。來自京東的數據同樣顯示,農村市場銷量最大的是50英寸的大屏幕電視。
另外,國際化是今年“雙11”的另一大亮點,更多的國際化品牌開始進入中國消費者的視野,而“雙11”也不再是中國人的專屬。根據阿里部署,今年的“雙11”天貓有效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實現“全球買、全球賣”。京東也推出了全球購業務。除了歐美日韓等國知名品牌直購外,京東還正式在廣州南沙啟用了首個國內全球購自營物流基地。
從2009年至今,經歷“七年之癢”的“雙11”不但沒有顯露疲態,反而創造了多項新紀錄,玩出了“新花樣”。
網絡經濟,為實體經濟注入多少“活水”?
資料圖:11月11日,中國民眾每年一度的購物狂潮大幕開啟,濟南快遞業“同城快遞”率先啟動投送熱浪,濟南一高校快件配送集中地擺滿學生們的購物快件,取件學生絡繹不絕。中新社記者 張勇 攝
如火如荼的網購熱潮,對于正在經受考驗的中國實體經濟又意味著什么呢?事實上,互聯網本身不生產任何產品,“雙11”天量交易額的背后,同樣是中國實體經濟的一場盛宴。
有評論指出,“雙11”的狂歡消費正是目前中國經濟急切盼望和需要的,對于正在轉型中的中國經濟,對于下行壓力依然很大的中國經濟,對于急需消費拉動的中國經濟,稱得上是一場及時雨。
馬云認為,“雙11”只是體現中國強大的消費力拉動內需的冰山一角。而事實上,消費的另一端,已不存在網絡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劃分,實體經濟借助互聯網創造了銷售的奇跡,這是內需的另一種形式的釋放,或許,也標志著中國新實體經濟的崛起。
有專家表示,隨著互聯網與電商的普及,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界限將逐漸模糊,所有傳統行業都將受益于“互聯網+”。從這一點上來看,“雙11”的網購狂歡,同樣是實體經濟的狂歡,網絡經濟引來的“活水”終將流入實體經濟。
中國正在加速推進的“互聯網+”行動計劃,使互聯網經濟成為驅動中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的重要引擎。正如李克強總理在前不久的中央黨校公開課上所講的,盡管中國經濟放緩,但經濟結構出現積極變化,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形成。
可以預見,“雙11”帶來的千億交易額,不會是無源之水,消費的轉型升級必將釋放日益顯著的內需動力,最終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