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在主汛期來臨之前,市排水集團介紹,針對全市共90座立交橋,已經制定了“一橋一預案”,并有大型抽水泵車做到“車等雨”。這樣“完美”的預案仍沒有阻擋住這場特大暴雨給京城帶來一片汪洋。市民不禁問道,這些預案是否真的發揮了作用?
釋疑 雨水泵站建設不科學 排水設施拖后腿
對此,市排水集團總經理陳明表示,京城有90余座下凹式立交橋只能靠雨水泵站進行抽水。
而這些雨水泵站都建于上世紀,當時的城市建設都是向蘇聯這樣的干燥國家學習的,制定的標準很低且不科學。橋區排水管道只按照1至3年一遇的大雨而建,但這場豪雨達到了61年一遇,排水設施自然會“拖后腿”。
目前,本市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全市74個雨水泵站將在三年內改造完畢,今后將具有每小時“消化”50毫米降水量的能力。
但即便如此,一旦再碰上特大暴雨,排水泵站仍然不能完全勝任。“根本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全市整體系統的整體規劃。”陳明說。
國外經驗
北京是一個極度缺水的城市,這次暴雨雖然給城市帶來了極大的不便,但卻也給京城足足補了次水。專家呼吁應學習國外經驗,廣建蓄水池,并應該讓綠地建在馬路之下。
日本:每開發一公頃土地,就建一個蓄水池,收集雨水,緩解干旱防止內澇。
英國:馬路牙子高于綠地,且每隔一段都會有一個缺口,雨水落下后,會流入綠地進行自然灌溉,還能防止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