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今年入汛以來,受局部高強度降雨影響,我國多座城市出現內澇。積極探索有效防治措施,努力根治城市內澇,已成為和諧社會建設的一項重要課題。近年來,濟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市防汛工作,多措并舉提高防洪除澇能力。通過不斷加大城市防洪除澇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實施城區河道綜合整治等工程,濟南市道路行洪、立交道積水、低洼地區內澇等狀況得到明顯緩解,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昨天,市市政公用局組織防汛專家、市民代表、媒體記者等開展城市防汛體驗日活動,進一步征求各界對城市防汛工作的意見建議。
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濟南市將結合自身實際,在不斷加強工程措施的同時,轉變城市防洪除澇理念。通過源頭減量、強化下滲、蓄滯結合、多措并舉的方式,探索政府統籌謀劃,部門協調一致,社會積極參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思路,共同破解城市內澇問題。今后,我市將加快探索雨洪水利用,從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高度,共同推進城市雨水統籌管理,努力化害為利,變廢為寶。同時引導社會各界自覺愛護城市排水設施,努力營造社會協同、全民參與氛圍,共同提高城市防洪除澇能力。
部分河道防洪標準達100年一遇
低洼地區內澇明顯緩解
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大城市防洪除澇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通過城區河道綜合整治等工程的實施,進一步提高城市防洪除澇能力。全面道路行洪、立交道積水、低洼地區內澇狀況得到明顯緩解,有效保證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市防汛工作,不斷加強組織領導。2007年,我市專門成立市城市防汛指揮部,不斷調整完善成員單位,強化對城市防汛工作的組織領導。市政府組織專家學者結合實際提出“上游緩蓄,中游分洪,下游疏
泄”的防洪治洪方略,制定《濟南市城市防汛應急預案》,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完善預案內容。2009年編制完成《濟南市城市防洪規劃》,為我市城市防洪工程建設和城市防汛工作提供強有力指導。
按照“下游疏泄”方略,全市投資近百億元實施小清河綜合治理工程,使城區小清河干流防洪標準從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按照“中游分洪”方略,實施臘山分洪工程,攔截小清河上游的興濟河等支流部分洪水導入玉符河,減輕小清河干流洪水壓力,提升市區防洪能力。2005年以來,我市累計投入約16.5億元,對護城河、興濟河、全福河等城區河道進行整治,同步建設谷坊、閘壩攔蓄雨洪水。河道行洪能力顯著提升,部分河道防洪標準提高到50年至100年一遇,昆侖小區、白馬山等低洼區域積水問題得到一定緩解。
市政公用部門積極開展積水點改造,實施“定點消除”。自2008年以來,有計劃地對市民反映強烈的百余處低洼位置積水點實施改造,提升小范圍區域排水管網收水和排水能力,緩解道路低洼位置雨時積水現象。同時,采取動態管理模式,隨時關注隨著城市建設發展變化而新出現的積水問題,制訂計劃實施排水改造。市政公用局還對生產路、北關北路鐵路立交道實施客水截流、分流改造工程,改造部分排水泵站,提高泵站排水功效,緩解立交道積水問題。今年7月份啟動雨、污分流第一批工程,重點對歷山路及護城河周邊排水管線進行改造,完善城市排水系統。
有關人士表示,由于我市城市防汛基礎設施欠賬太大,城市洪澇治理工作進展跟不上城市發展速度。城區上游緩蓄設施和下游滯洪區尚未完全建成,加之城市排水設施不完善,工業南路、解放東路、二環北路以及歷山路鐵路立交道等低洼路段或區域,遇強降雨時還會發生積水現象。
二南路與北園大街高差近百米
特殊地勢易致低洼區域內澇
城市內澇是指因降雨使城市長時間大范圍積水,引發交通中斷、地下通道淹沒、房屋破壞和財產損失并可能造成不同程度人員傷亡的現象。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全國351個城市進行的專項調研,2008年至2010年,有62%的城市發生過不同程度的內澇,積水深度超過50厘米的占74.6%,積水時間超過半小時的占78.9%。由此可見,防治城市內澇已成為全國各地普遍面臨的重要課題。
有關專家表示,受我市地形特殊等原因影響,我市低洼區域或部分道路也易出現雨后積水現象。濟南城區南部山丘地勢較高,北端為地上“懸河”黃河,中部偏北的北園大街、小清河周邊區域地勢低洼,膠濟鐵路東西向橫穿城區中部。以英雄山路—緯二路—天成路—濟濼路沿線路面高程為例,二環南路處為海拔120米,長途汽車總站處為海拔23.6米,黃河大壩濼口處壩頂高程為海拔36.4米。從二環南路至北園大街長度10公里,高差96.4米,道路平均坡降接近10‰,坡度很大。
遇有強降雨時,南部降水迅速向北部匯集,往往疏泄不及,且受膠濟鐵路阻礙,極易形成內澇。小清河是濟南城區唯一的外排河道,坡降不足萬分之一,濟南市區河段雖已按百年一遇防洪標準實施整治,但由于濟南城區以外的下游河段并未整治拓寬,防洪標準依然偏低,有可能影響濟南市區洪水及時外排,導致濟南低洼區域內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