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損失慘重。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0年對國內351個城市排澇能力的專項調研顯示,2008年至2010年間,有62%的城市發生過不同程度的內澇,其中內澇災害超過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個(7月24日《人民日報》)。
慘重的損失讓人震驚,我們為逝去的生命而惋惜,為城市排水能力之弱而嘆息。
面對如此現實,面對如注暴雨,大家守望相助,政府部門公務人員不怕犧牲,勇敢戰斗在搶險一線,令人敬佩;普通公民積極響應,自發組織、參與救援,令人稱贊。
但是,在積極開展救災善后工作的同時,仍要時刻保持警醒:目前我國大多數地區正處于暴雨多發時節,下一次“考驗”可能隨時到來,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比如,對于北京,有專家建議:低洼易積水地段,應該依“易積水程度”的順序列個表公示出來提醒大家,趕緊地,否則過幾天如果再來場大雨,咋整?有的提出,要交出人民滿意的答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更多的事要做;等等。
是的,有很多的事必須立刻去做,只有馬上行動起來,積極采取措施,才能在解決城市內澇上贏得主動;而且,必須是城市的管理者和全體公民都行動起來,群策群力,才能有利于推動落后設施的改造,切實保障出行安全。
7月23日央視《經濟半小時》節目中講述的一件事情,就讓人體會到了這種行動的力量:
暴雨突襲,北京城多處主干道積水,由于短時間降雨量大,立交橋、地勢低洼地區成為積水重災區。北京的王四營橋也曾經是逢暴雨必淹的地方,不過在7月21日這場暴雨中,王四營橋下的路面卻沒有積水,交通非常通暢。
原來,這得益于“童話大王”微博問區長。去年8月26日,鄭淵潔因暴雨在王四營橋被堵3個小時,并棄車涉水離開。8月28日,鄭淵潔向朝陽區區長發出了微博信,“作為納稅人我弱弱問,再下雨,王四營橋周邊還會積水嗎?如是,再下雨我就不出門了。”很快,受區長委托的區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給予回復,并制定了具體改造措施。
此后,鄭淵潔一直關注王四營橋周邊的排水設施改造情況。就在7月20日的《北京晨報》上,“童話大王”還說:“上個星期我路過王四營橋,看到工人正在更換粗的排水管道。”7月21日,暴雨突降。他的期待變成了現實:王四營橋,沒有積水!區長沒有忽悠他!
當初的一聲詢問,道出了多少無奈;當時的一聲承諾,又帶給人們多少期待?如今,這承諾化為活生生的現實,映照著為人民服務的神圣與莊嚴,如陽光般溫暖著無數人的心田,也帶給我們無限思索。
常言道:辦法總比困難多。可這辦法,絕不是憑空從天上掉下來的。一切的關鍵,就在于要有人敢于負責,敢于承擔,而且要見諸于實際行動,從攻克一個一個的積水點做起。一句話,浮光掠影、敷衍塞責斷然是經不住暴雨考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