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廣網昭通8月15日消息(記者陳屹 葛修遠)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目前云南魯甸地震災區工作重點已經向災后重建過渡,但是地震災區的衛生防疫、廢墟清理搜尋等工作也在同時推進。就在昨天,云南省衛生部門相關的負責人介紹:目前,震區未發生大規模疫情或傳染病例,防疫工作整體平穩,但是面臨著一些困難。
云南省疾控中心主任陸林介紹,魯甸縣、巧家縣發生傳染病的風險等級較高。
陸林:根據近三年的傳染病疫情資料、災區基礎設施破壞情況、災區飲用水檢測現狀以及災區的氣象條件,對魯甸、巧家、會澤的腸道、呼吸道、蟲媒等傳染病進行了風險評估。評估總體結果是,魯甸和巧家的風險等級為二級,發生的風險較高。
陸林說,目前,震區的衛生防疫,依然面臨諸多困難。
陸林:目前正處于腸道、呼吸道傳染病流行的高發季節,部分安置點通風不暢。氣溫變化較大,每天溫差在10度以上。災區安置點公用廁所和垃圾的處理能力仍然不足,蒼蠅的密度較高。災區多雨,現在水源污染的風險進一步增大。
昭通市常務副市長何剛認為,立足自身,發動群眾,群策群力搞防疫,能在很大程度上減輕目前所面臨的壓力。
何剛:不管是有些老百姓還是有些干部,可能都以為這里有防化團,那里有疾控中心,就不會有傳染病了,垃圾糞便都是他們包干了。不可能,那么大的災區范圍,怎么可能靠三四百人去做呢?
盡管震區目前的防疫工作得到了國家衛生計生委疾控局負責人的肯定,但云南省衛生計生委主任張笑春,還是給工作組繃弦加壓。
張笑春:地震是天災,疫病是人禍。如果說災區發生疫情、發生傳染病的爆發,給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帶來危害、造成損失,那我們這些人就是罪人。
魯甸地震救援逐步由人員搜救,轉入廢墟清理和群眾被埋財物搜尋的階段,連日來,相關救援隊伍奮戰在災區的各個村落,清理廢墟,搜尋被埋財物,努力為群眾減小受災的損失。
14日一大早,云南防邊總隊31名官兵向營盤村進發。村民許頂蓮在村口攔住說,自己的母親地震中受傷躺在昭通的醫院里,白天黑夜惦記著家里倒塌房屋下面的財產。
許頂蓮:老人睡在床上,就在叫她的錢,給她刨出來,給她看一下。
根據大致確定的位置,戰士們馬上行動了起來。
官兵:到那邊去放好,這個人家以后災后重建以后還能用呢。這里頭是錢、現金還是低保?
許頂蓮:現金也有,那個本子也在里邊。
官兵:現金也有。
許頂蓮:現金也有。
官兵:大家注意啊,第一個問題安全問題,就是這個防止(撈空),地下是空的。第二個就不要踩到釘子,下邊木房子有釘子,瓦片不要扎在腳上。
2個小時后,官兵們在瓦礫和塵土中,將許頂蓮母親藏在不同地方的錢找了出來。
官兵:1、2、3、4、5、6、7、3600,加前面的1000,4600!揣好,點好。
許頂蓮:6、7、8、9、10、11、12、13。
官兵:你想想還有沒有?
許頂蓮:應該沒有了。
目前,在地震中被掩埋在廢墟下的動物的尸體或其他容易腐敗物品已經開始腐爛,在清理過程中部分官兵出現了皮膚病癥,云南疾控中心主任陸林提醒災區的救援人員和廣大群眾,在清理廢墟時要特別注意個人的防護。
陸林:一定自己要動手,因為得專業的這個很難全面覆蓋,那么自己房前屋后個別少數的這些動物尸體、家禽自己進行處理,最簡單的就是深埋,然后用石灰來進行消毒。
地震不僅給災區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嚴重損失,也給當地珍惜自然資源帶來明顯的影響。目前,當地特有的五針松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全球僅有原生的巧家五針松34棵。被列入了全球100種最瀕危物種名單。在這次地震中,多棵巧家五針松也在震中受傷,當地正在全力的救護。
由于地震引發多種次生災害,巧家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原生和人工繁育的五針松受災嚴重。
保護管理科科長李文虎:巧家五針松野生的有7株,因為山體落石,造成了樹皮的損傷,人工繁育這一棵,因為垮塌造成被全部掩埋了。
植物分類學教授李鄉旺說:對其加強保護迫在眉睫。
李鄉旺:整個松樹的演化過程,地質啊、地球的演化啊,地球的漂移啊,它的研究價值也很高的。現在要做工作呢,就是要把它的搶險救災這塊工作列入到地震的救災的范圍里頭,一個就是說把它周邊的環境該清理的要清理一下,有的受傷的要采取保護措施,有的埋掉的要看看能不能再恢復,然后周邊的環境建設,包括公路、包括它整個小道的那些建設可能這一塊都要關注一下。
據李文虎介紹,保護區已采取多項措施進行救護。
李文虎:首先是對野生的、受傷的樹干部位,采用生石灰涂抹的方式,以防止病菌對它的感染。再一個措施是我們用樹枝捆成捆,用藤條固定在巧家五針松樹干的面向山體的部分,防止再有落石對巧家五針松進行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