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實習生 蔣若靜)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近日發布了《中國現代化報告2012——中國農業現代化研究》。報告中對經典農業現代化理論的發展歷程以及主要觀點進行了分析闡述。
經典農業現代化理論
經典農業現代化理論是與經典現代化理論相平行的一種理論。迄今為止,這種理論并沒有系統表述。在很大程度上,它只是關于農業現代化的學術思想的一個集合。
一般而言,經典農業現代化理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1964年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完成《改造傳統農業》一書(Schultz,1964),提出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農業勞動生產率是衡量農業現代化水平的關鍵指標等。在70~80年代出版了一批農業現代化論著,如《農業現代化指南》(Malone, Shastry, Francis, 1970)、《農業現代化和收入分配》(harrison,1972)和《發展中國家的農業現代化》(Arnon,1981)等。20世紀60年代以來,中國學者對農業現代化有大量研究和論著。《現代化科學:國家發達的科學原理》(何傳啟,2010)試圖提出一種理論框架,集中表述經典農業現代化理論的基本觀點(表2-10)。
表2-10? 經典農業現代化理論的主要觀點
方面 |
基本內容 |
定義 |
農業現代化是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過程及其深刻變化,它包括農業的機械化、電氣化、水利化、化學化、良種化、集約化、標準化、科學化、社會化、專業化、商業化和市場化等 |
過程 |
農業現代化過程是一個歷史過程,它包括農業的商業化和市場化轉型、現代農業技術進步、現代生產要素引入和要素優化配置、農業制度創新和完善、農民素質和收入提高等。農業現代化過程的階段劃分有多種方法,例如,傳統農業、低資本技術農業和高資本技術農業三個階段(梅爾,1998);自給農業和市場農業兩個階段,市場農業又分為多樣型農業、專業化農業和自動化農業三個階段(魏茨,1990);半機械化、機械化和自動化三個階段等。不同國家農業現代化的階段有所不同 |
結果 |
完成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包括農業勞動生產率、土地生產率、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和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現代農業經濟體系、社會化服務體系和農業科技體系基本形成,完成農業的機械化、電氣化、化學化、商業化和市場化,實現農業基礎設施、生產技術和農民素質的現代化等 |
動力 |
關于農業現代化的動力有不同認識,例如,四要素說:農業市場、農業科技、以農業合作社為主要形式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政府對農業的宏觀調控(宣杏云,王春法,1998);技術變革理論:技術變革是內生變量,自然資源稟賦、文化狀況、技術變革和制度創新四個因素共同作用推動農業發展(Hayami, Ruttan,1985)等 |
模式 |
不同國家農業現代化的模式有所不同。人少地多的國家,采用規模化、機械化和勞動節約型,如美國模式等;人多地少的國家,采用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和土地節約型,如日本模式等;人均土地有限的國家,采用集約化、機械化和專業化模式,如法國模式等 |
?? 資料來源:魏茨,1990;黃祖輝,林堅,張冬平,2003;劉振邦,2006;王學真,高峰,2007;萬忠,鄭業魯,2008;蔣和平、辛嶺,2009.
(摘自: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 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中國現代化報告2012——農業現代化研究》何傳啟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