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輕工行業生產形勢總體保持平穩。今年1-11月份,輕工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1%,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1.1個百分點,但比去年同期回落4個百分點。其中,8、9、10和11四個月分別增長9.9%、9.7%、9.6%和10%,輕工行業運行逐漸趨于平穩。食品行業增勢基本平穩,但其他行業下滑幅度較大。在輕工行業中,農副食品加工、食品、飲料等行業增加值合計占輕工行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接近47%,同比增長13.2%,快于輕工行業增加值增速2.1個百分點;扣除食品行業,輕工其他行業合計增長9.3%。出口增速回升。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8.5%,增速同比回落7.3個百分點;其中一、二、三季度分別增長7.3%、8.5%和9.4%,10月份、11月份分別增長7.9%和11.1%。扶持中小企業的政策效果顯現。1-10月份,輕工規模以上中型、小型企業利息支出同比分別增長22%和28.3%,比一季度均回落21個百分點,比上半年分別回落9.3個和12.3個百分點。利潤保持較快增長。1-10月份,輕工行業實現利潤7981億元,同比增長17.9%;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66%,同比提高0.12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面為12.1%,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增長31.6%。消費環境將進一步改善。在國內經濟企穩回升,國家實施的各項穩增長政策效果逐漸顯現的大背景下,輕工行業發展面臨的政策與市場環境將進一步改善。但同時,勞動力成本剛性上漲、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加大使得長期以來的低成本發展模式受到挑戰,同時還面臨需求不足、貿易壁壘、技術創新能力不足、自主品牌缺乏等突出問題,如何確保食品安全也是面臨的突出問題之一。由于前期刺激消費政策提前釋放了消費能力,新的擴內需政策可能出現邊際效應遞減問題,預計明年輕工行業生產增速基本保持平穩。
紡織行業面臨的形勢仍然嚴峻。受出口萎縮影響,紡織行業生產增速逐季回落。1-11月份,我國紡織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5%,增速與去年同期持平,其中一、二、三季度分別增長13.1%、10%和9%,10月份和11月份分別增長10.2%和9.6%。投資增幅回落,中部地區投資強度高于其他地區。1-11月份,我國紡織行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057億元,同比增長15.7%,增幅同比回落19個百分點,其中中部地區投資增長16.9%。利潤下滑明顯。1-10月份,紡織行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2.1%,增速比1-9月加快1.7個百分點,但比去年同期大幅回落26.9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4.55%,同比回落0.34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面為15.7%,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增長62.7%。其中,化學纖維制造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45.7%,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2.48%,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增長96.5%。國內外棉花價差過大,棉制產品出口競爭力受到嚴重削弱。去年第四季度以來,國內外棉花價差不斷拉大。據有關市場監測數據顯示,11月16日,328棉花價格為18788元/噸,與國際1%關稅后的折人民幣棉價(13116元/噸)差已經達5672元/噸。國內外棉價差持續拉大,嚴重削弱了我國棉紡織產業鏈的國際競爭力,1-10月份我國棉紡織品及服裝出口額同比僅增長1.2%,低于上年同期15.1個百分點。國際市場萎縮,出口形勢嚴峻。從我國紡織品服裝的主要出口市場情況看,前三季度,美國從全球進口紡織品服裝總額同比下降1.1%,歐盟進口額下降6.3%,日本進口同比僅增長1%(增速同比下降13.7個百分點)。受國際市場需求不足、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前三季度我國在歐盟和日本紡織品服裝進口中所占的份額為40.4%和72.7%,同比分別下降了0.8個和2個百分點。1-11月份,紡織行業完成出口交貨值同比僅增長2.4%,增速同比回落13.3個百分點。另據海關統計,1-11月份,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2308億美元,同比僅增長2.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為負增長(前10個月出口價格同比上升3.4%,扣除價格因素紡織品服裝出口量同比下降0.9%)。出口需求不振、綜合生產成本上升、傳統比較優勢減弱將繼續影響紡織行業運行態勢。盡管目前紡織行業生產情況基本平穩,但是也存在著出口明顯萎縮、經濟效益大幅下滑等突出問題。同時,用工等生產要素成本上漲、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國際貿易壁壘、國內外棉花價差持續擴大等因素也將繼續困擾紡織行業的發展,明年紡織行業不大可能比今年增長更快。
電子制造業。我國電子制造業對外依存度高,行業運行與國際形勢緊密關聯,出口不振導致今年以來電子制造業生產增速出現明顯回落,盡管四季度在出口增長回升拉動下生產增速有所加快,但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1-11月份,電子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6%,增速同比回落4.3個百分點,其中8、9、10和11四個月分別增長9.9%、10%、10.1%和12.6%,電子制造業生產增速逐月加快。出口有所恢復。1-11月份,完成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11.6%,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3個百分點,其中一、二、三季度分別增長8.6%、13.6%和6.2%,8月份以后月度增速明顯回升,11月份當月增長23.2%。盈利狀況有所好轉,但利潤率仍處較低水平。1-10月份,電子制造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0%,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4.3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僅為3.1%,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低2.36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面達24.7%。明年,國際經濟形勢依然復雜,世界經濟復蘇缺乏動力,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長期處于產業鏈中低端的我國電子制造業所面臨的發展環境仍然嚴峻。
四、“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增效益”將是2013年工業通信業經濟運行工作的主旋律
明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圍繞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道路,按照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更加注重科技創新驅動作用,更加注重大中小微企業協同發展,進一步優化企業發展環境,著力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實現工業通信業平穩較快發展。
(一)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夯實穩增長基礎。在維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調控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前瞻性的同時,要切實加大對實體經濟發展支持力度,改善不利于實業發展的環境。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把化解產能過剩問題作為結構調整的工作重點,通過擴大和創造國內需求,消化一批產能;通過支持企業增強跨國經營能力,加快走出去,向境外轉移一批產能;通過優化產業組織結構,推動企業兼并重組,整合一批產能;通過嚴格執行環保、安全、能耗等市場準入標準,下決心再淘汰一批落后產能。加大對企業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技術改造的長效工作機制,營造全社會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的環境。加大對裝備制造業等投入,研究實施“強基工程”,提高基礎配套能力。
(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積極吸收國際創新資源和創新成果,加快推動重大技術突破。更多運用市場化工具和手段推進結構調整,進一步發揮產業政策的導向作用,持續加大對關鍵領域自主創新的投入力度,加快實施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大力支持高端裝備研發。圍繞重點領域發展需求,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更加注重研發、設計、品牌、營銷等環節,更加注重工業關鍵技術創新,發展高新技術裝備制造業,深化原材料產品加工發展,創新消費品行業商業模式,在一些關鍵領域形成國際核心競爭力和新的增長點。
(三)推進“兩化”深度融合,著力增強信息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針對我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不高,信息通信技術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潛力尚未充分發揮等突出問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構建下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支持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加強信息化的統籌協調和頂層設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推進信息網絡技術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廣泛運用和全面覆蓋。實施兩化深度融合推進工程,提升重點行業整體兩化融合水平。進一步加大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力度。
(四)著力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增強中小企業發展的活力和內生動力。進一步加大結構性減稅政策力度,擴大企業受惠面。實施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結構性減稅政策,擴大中小企業減征所得稅對象和應稅所得額范圍。加快出臺政府采購扶持中小企業政策。研究減輕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社會保險繳費負擔的相關政策。調整和優化消費環節稅收結構,進一步拉動消費需求。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對符合產業政策方向、暫時陷入困境的企業,建議在一定期限內采取減緩政策。放寬金融企業市場準入門檻,落實民間資本創辦村鎮銀行、股份制金融機構政策。鼓勵發展直接融資市場,拓展多渠道融資,營造實體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