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題:地方政府工作報告里的改革信號
無論是工作方式,還是涉及領域,“改革”都以前所未有的頻率和力度出現在地方政府的施政綱要里。此外,GDP增速、空氣污染治理和新型城鎮化仍是今年地方政府工作的重要議題
本刊記者/閔杰
受衡陽“人大賄選事件”影響,原定于2014年1月召開的湖南省“兩會”被推遲到2月9日,加上此前一天開幕的安徽省“兩會”和海南省“兩會”,至2月10日,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兩會”已經全部召開。
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也相繼出爐。這些字斟句酌的報告,既是上一年中央主要會議精神的落實,也是為全國“兩會”預熱,同時還是地方改革和施政的風向標。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的號召下,改革成為2014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的核心。除此以外,GDP增速、空氣污染治理和新型城鎮化仍是今年地方政府工作的重點。
地方改革的動機與動力
在31份省級政府工作報告中,大部分省市對2014年的主要任務采用了這樣的表述:“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改革創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
這句話源于2013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這次會議特別指出,“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最核心的是要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并且指出二者的關系:“一靜一動,靜要有定力,動要有秩序,關鍵是把握好這兩者之間的度?!?/p>
按照中國的慣例,當中央層面做出總體部署,“地方版”在大方向上一定會與中央保持相應一致,有時甚至原文照抄,但各地在落實層面的表述往往不同。
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汪玉凱認為,由于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一,改革環境不盡相同,各地在表述“穩定”和“改革”時會有所區別。
對于首個嘗鮮“自由貿易區”的上海來說,對改革的意愿更為迫切。上海市市長楊雄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唯有推進改革開放”和“先行探索富有活力、更具效率的體制機制”。
向來以“改革”作為代名詞的廣東,近年來在經濟總量上受到江蘇等東部省份的追趕,如何繼續保持經濟總量在全國處于“領頭羊”地位,也是廣東繼續改革的一個動力。廣東省省長朱小丹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全面推進行政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等領域改革……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在強調深化改革的全面性的前提下,各地推出的改革方案也不盡相同。
近年來在城鄉統籌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的內陸省份四川,表現出渴望抓住各種開放機遇和打造開放大省的愿望,將開放和改革緊密結合起來。四川省省長魏宏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開放也是改革,而且可以倒逼改革”,要抓住國家擴大內陸沿邊開放、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長江經濟帶等機遇,“深化全方位開放合作”。
地處東南沿海的福建則更多向內發力,該省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支持泉州市開展民營經濟綜合配套改革試驗”,還根據自己的區位優勢,提出“主動對接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政策,推動在本省設立自由貿易園區”。
而在2013年經歷了多次暴力恐怖襲擊的新疆,社會穩定和民生發展相比其他省份而言有更為重要的分量。新疆自治區主席努爾·白克力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了要“切實處理好穩、進、改的關系,以搶抓機遇的主動、改革創新的主動、轉型升級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的主動、地區競爭的主動和長治久安的主動”。
下調GDP但沒拋棄GDP
山東省省長郭樹清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這樣表述,“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切實轉變觀念,不再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要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把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結合起來?!?/p>
類似的表述也出現在很多地方政府的工作報告中。汪玉凱認為,拋棄“唯GDP論”、轉變政府職能、加快政府自身改革已經成為各地共識。
在已公布政府工作報告的28個省級行政單位中,有21個省市區的GDP增長目標比2013年下調,占到總數的四分之三。其中,四川、貴州、陜西、寧夏、青海、黑龍江、內蒙古和吉林等8個省區明顯調低了目標增速。相比之下,2013年,它們都提出了超過11%的高增長目標,但是無一完成。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大多數省份“保增長”意味仍然明顯,各地的增速競賽不會停止,只是根據宏觀經濟形勢和中央的政策風向進行了微調。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首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之后,“完善社會治理”便成為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頻率很高的詞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