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2月19日在清遠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清遠市市長 江凌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3 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 2013 年,是清遠轉型發展取得實質成效的一年。在市委的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堅持轉型發展與加快發展并舉,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努力扭轉經濟下行態勢,實現了經濟增長的觸底回升和發展質量的提升,完成了市六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年度工作目標。全市實現生產總值 1093 億元,同比增長 8.2% ;人均生產總值 2.89 萬元,增長 7.4% 。來源于清遠的財政總收入 246.6 億元,增長 18.82% ;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 92.8 億元,增長 6.8% ; 其中市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 27.87 億元,增長 7.4%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 15.5%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 10.7% 。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增長 9.5% 和 12.2% 。在經濟環境錯綜復雜,又連續遭遇兩場特大洪澇災害的情況下,能實現上述目標,實屬不易。
剛剛過去的 2013 年,也是市政府工作在重點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一年。我們緊緊抓住交通、城市、產業和民生四項關鍵工作,努力突破制約清遠發展的瓶頸,重點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廣清城際軌道開工建設;廣清高速擴建清遠段率先建成;一批損毀嚴重的國省道完成重建改造。燕湖新城主干路網的征地拆遷基本完成,首批工程全面鋪開;江濱公園等城市提質工程順利建成;成功創建成為 “ 國家園林城市 ” 。產業園區的配套取得明顯突破;一批投資大、帶動力強的產業項目落戶清遠。中心城區和偏遠地區的學校布局調整基本完成;全市高考重本和大專上線率的增幅均躍居全省首位。廣清合作發展的機制已經建立,廣清一體化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過去的一年,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六項工作:
一、扎實推動經濟轉型提速
通過完善機制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成立了市重點項目建設辦公室及用地、征地拆遷、環評、融資、招投標和政府采購等 5 個專責小組,明確領導責任和時間節點,并通過定期跟蹤督辦、優化再造流程、強化用地和資金保障,多策并舉推動重點項目建設。省、市重點項目共完成投資 290.3 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 96.2% ,其中省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 108.2% 。
瞄準帶動力強的項目招商引資。強化招商工作統籌,引進了一批帶動力強的企業。全市共引進產業項目 420 個,增長 65.4% ;計劃投資 1549.5 億元,增長 203.2% ,累計實際投入 162.6 億元,增長 54.6% 。其中,長隆集團計劃投資 300 億元打造世界級的森林旅游綜合體;天安集團計劃投資 50 億元打造區域性科技產業綜合體;金發科技公司計劃投資 38 億元打造高性能改性塑料生產基地。
下大力氣幫扶優質企業。 召開 60 多次政企座談會 ,實施 “ 百家企業幫扶工程 ” , 采取 “ 一企一策 ” , 由市、縣領導掛點服務重點企業,研究解決企業發展遇到的問題。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共為企業減免稅負 5.6 億元。開通中小微企業 “ 助保貸 ” ﹝ 1 ﹞業務,金融機構支持中小企業貸款金額 387.4 億元, 4 家企業在股權交易中心注冊、掛牌, 東鵬陶瓷控股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完成 11 條水泥生產線的脫硝治理和 7 家陶瓷企業的綜合整治,淘汰一批落后產能。 新增高新技術企業 12 家 , 新認定省級創新型企業 3 家。國家級工程中心實現零的突破。 42 所高校、科研院所的 128 名科技特派員進駐 74 家企業。新增 9 家銀行、證券和保險分支機構,清新惠民村鎮銀行申請開業, 世界 500 強永旺公司后臺信息處理項目正式運營,華康私募股權基金項目落戶。三次產業增加值的比重調整為 15 : 40 : 45 。
二、努力提升發展的基礎條件
推進交通體系建設。 全市交通建設投資 86 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 119.4% ,其中高速公路投資 71.8 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 111.3% 。廣清高速公路擴建 清遠段建成通車 ,廣樂、二廣高速公路超額完成年度建設任務。佛清從、連佛、廣清與清連高速連接線和汕湛、汕昆高速公路清遠段的前期工作進展順利。廣清城際軌道先行工程 全面施工。 完成了清三、清佛公路、 106 國道佛岡縣城以南段等 國省道改造工程。 北江千噸航道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清遠港港澳航運順利復通。
加快園區配套建設。重點園區擴園取得突破性進展,五大產業園 ﹝ 2 ﹞ 累計投入開發資金 46.89 億元,已開發面積約 5.2 萬畝,完成了一批主干道路,以及供水、供電、供氣、污水管網設施的建設。廣州(清遠)產業園前期工作啟動。
改造升級城鄉電網。 完成了 清城、清新、佛岡和 “ 兩德 ” 經濟合作區電力專項規劃與城市規劃的銜接,推進 “ 一鎮一冊 ” ﹝ 3 ﹞配電網規劃修編。共完成電網固定資產投資 12.61 億元,建成投產 35 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 206.8 千米,新增變電容量 150 萬千伏安。 500 千伏賢令山主變擴建、 220 千伏石潭變電站等一批輸變電工程完成并運營。投入 2.7 億元完成了 635 個農網改造升級項目,直接惠及 6 萬農戶、約 30 萬人口。
鞏固良好生態基礎。 整合資金 5 億多元, 推進生態景觀林帶和森林碳匯 ﹝ 4 ﹞ 林建設,完成造林作業面積約 31.4 萬畝、森林撫育 66.5 萬畝,新增生態公益林 31 萬畝,生態林面積占林業用地的 40.4% 。 查處非法采礦案件 112 宗, 關閉采石采礦場 26 個。 治理 規模化禽畜養殖場 27 家。 初步建成 橫荷、樂排河污水處理廠 , 完成 90 多公里的污水管網建設。 北江水質總體穩定。 整治涉重金屬企業和項目 56 個,對 5 家違規企業 實施 關停。抓好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 開展 PM2.5 ﹝ 5 ﹞ 監測,市區空氣質量總體良好。
啟動智慧城市 ﹝ 6 ﹞ 建設。出臺智慧清遠建設行動計劃,積極推進寬帶普及提速,城市及農村帶寬接入能力分別達到 20 兆和 4 兆以上。 行政村實現 3G 網絡、光纖寬帶 全覆蓋,住宅小區光纖覆蓋 90% 以上, 公益性機構光纖到達率 82% 。 有線數字電視網絡雙向化改造完成 98% 。 4G 網絡 ﹝ 7 ﹞ 建設正式啟動。 建立了全市統一的電子政務平臺,實現了清遠市民卡公交應用系統與 “ 嶺南通 ” ﹝ 8 ﹞的全面對接。 積極推廣 應用數字清遠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
三、全面鋪開 “ 一心兩核 ” ﹝ 9 ﹞ 城市建設
加快推進新區各項基礎工作。完成了燕湖新城 45 平方公里的總體規劃,基本完成 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核心區詳細設計,實現了城市規劃與土地利用規劃的統一。 燕湖新城第一、第二批市政道路涉及的征地拆遷基本完成, 34 個總投資 237.57 億元的項目全部完成前期工作,其中開工建設 7 項,交付使用 2 項。英德東岸新城 4.59 平方公里的起步區已開工建設, 2 條主干道正在抓緊施工, 5 條主干道前期工作進展順利。連州新區完成三江河以南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興連大道主體工程已經完成。
提升城市環境功能。 實施城市提升 “ 六大工程 ” ﹝ 10 ﹞,對市區各類綠地進行改造提升,完成了飛來湖公園、江濱公園等一批園林景觀工程改造。大力推進第二水廠建設和七星崗水廠取水口遷移工程,清城、清新供水實現一體化。完成了 13 個肉菜市場的升級改造,將 4.6 萬盞路燈更換為 LED ﹝ 11 ﹞節能燈。規范市區公共汽車標志標識設置,優化候車亭規劃。大力推進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全面開展內街小巷環境衛生專項整治。嚴厲打擊車輛超限超載違法行為。抓好廣清高速公路出口、廣清大道沿線、白廟漁村、城西大道逕口段等重要節點的綜合整治。順利通過省衛生城市復檢。
完善城市管理體系。 成立城市管理委員會,構建 “ 大城管 ” 格局。將市區交警大隊下放清城區管理,將環衛清掃保潔、道路綠化養護、公園廣場管理、市政設施維修等城市管理事務推向市場。完成了數字城管系統平臺的安裝并在市區范圍內開通試運行。
四、從改革入手推動農村發展
推動農村綜合改革。 14554 條自然村成立了村民理事會。在陽山縣 6 個村試點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英德市農村集體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清新區三坑鎮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中心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啟動了農村金融改革創新綜合試點工作。陽山縣被列為全國農村綜合改革示范試點,佛岡縣成立了全國首家在經濟聯合社框架內設立的農民信用合作組織。
啟動美麗鄉村建設。 完成 101 條美麗鄉村的建設規劃工作,初步建立美麗鄉村建設工程項目庫。建成 “ 一鎮一站 ” 垃圾中轉站 84 個、 “ 一村一點 ” 垃圾收集點 15790 個,農村改廁普及率達 82.2% 。完成 4 條村的整村推進建設,新創建省級衛生村 9 條。
實施農業 “ 三品 ” 工程。引進 50 多個農業新品種進行示范試驗。茶業、草食動物、北江特色漁業、花卉苗木等新四大支柱產業發展迅速。新增 “ 三品一標 ” ﹝ 12 ﹞ 農產品、農民專業合作社、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一批,中國馳名商標 2 件。 大北農科技集團廣東科技園落戶我市。 13 家企業被評為廣東省 “ 菜籃子 ” 基地。
推進農田水利建設 。 投入 5.33 億元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完成了 44.42 萬畝建設任務和 37.86 萬畝的前期工作。 362 宗民生水利工程已開工 335 宗、完成 231 宗。 2201 宗水毀水利工程完工 1589 宗。新增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全面完成。市區清東圍大型泵站改造工程已完成 2 個,在建 1 個,大燕河整治主體工程和市區電排站水閘改造工程基本完成。
實施新一輪 “ 雙到 ” 扶貧。 444 名干部進駐重點幫扶村,基本完成 284 個重點幫扶村 3.1 萬貧困戶的建檔立卡。積極做好國家級扶貧改革試驗區建設前期工作。完成 “ 兩不具備 ” 貧困村莊搬遷安置任務,實現 “ 五年任務三年完成 ” 目標。 1607 戶因災全倒戶全部搬入新居。加快解決石灰巖地區外遷人口安置遺留問題。開展連南扶貧小額貸款試點工作。
五、以教育醫療為重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調整布局推動教育均衡發展。 投入 11.4 億元,完成 市中心區域 12 所學校的新建和改擴建, 新增優質學位 1.84 萬個。 完成村小改造 48 所、教學點改造 96 個 , 恢復偏遠地區教學點 11 個和完全小學 4 所,全市農村和邊遠山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崗位津貼 人均每月 提高 500 元。義務教育標準化公辦學校覆蓋率達 97.2% ,同比提高 15.7% 。免除中職學校農村學生、城市涉農專業學生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費, 解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中考升學問題。廣外附屬學校、華師附中進駐我市設立分校。省級職教基地規劃通過評審,嶺南職院、碧桂園職院開工建設。成立了市教育教學研究院,推行校長聘任制。創建成 7 個省教育強縣(市、區)、 63 個省教育強鎮(街、鄉),教育強市創建工作通過省初評。學前教育毛入學率達 93% ,高考取得 歷年最好成績,全市在校中小學生實現了從凈流出轉向凈流入 ﹝ 13 ﹞ 。
大力改善基層醫療衛生條件。 完成 256 條村衛生站標準化建設和三批基層衛生骨干的培訓任務, 解決基層醫療服務機構債務和在崗不在編人員待遇問題,啟動了鎮村醫療機構一體化管理工作。 創建 6 家 平價醫院和 21 家平價診室, 99 家基層衛生院和 1000 多個村級衛生站提供平價藥包服務。 清城區洲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創建為 “ 國家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 。公立醫院試點改革和市級公立醫院 “ 去行政化 ” 改革進展順利。率先開展市縣醫療機構一體化管理探索,市中醫院全面托管陽山中醫院,市人民醫院全面托管佛岡醫院集團 ﹝ 14 ﹞ 。
抓好以十件實事為重點的民生改善。 各級財政投入 11.3 億元 ,全面完成了十件民生實事 ﹝ 15 ﹞,解決了一批事關群眾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城鎮新增就業、失業人員再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均超額完成年度任務。高校畢業生登記就業率 98.3% ,城鎮登記失業率下降到 2.3% 。 提前超額完成了 城鎮職工基本 養老、醫療、失業、生育、工傷和城鄉居民 養老 保險擴面征繳 任務。 對 24.46 萬人次實施了醫療救助。 共建成各類保障房 7064 套,完成率達 124.9% 。全年民生領域支出 130.5 億元,基本公共服務支出 78.6 億元,分別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 70.3% 、 42.4% 。
六、努力改善營商環境
通過改革提升政府效能。在粵東西北率先 啟動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全市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 2.27 萬戶,增長 15.8% 。繼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市級政府取消行政審批事項 102 項、轉移 47 項、下放 60 項、委托管理 96 項。推進網上辦事大廳市縣一體化建設,全市 6211 項辦理事項進駐市縣兩級網上辦事大廳,逾六成業務實行網上辦理,辦事效能總體提速 54.6% 。推進 12345 政府服務熱線平臺建設,整合非應急類服務熱線 27 條。
以 “ 兩建 ” ﹝ 16 ﹞完善市場經濟秩序。 在公務員、律師、醫務人員等群體和建設工程、稅務等領域開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廣再生金屬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經驗,推進農戶信用信息收集和信貸應用。從旅游市場、出租汽車經營等 15 個重點領域入手,整治潛規則,優化企業經營環境。建成藥品電子監管體系,基本藥物生產和批發企業、基本藥物生產配送品種全部實現電子監管。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農資經營點全面落實進銷貨臺賬制度和索證索票制度。 8 個市場開展了創建誠信市場活動。重視發揮政府法律顧問的作用,共有 102 人次參與處理各類法律事務 98 宗,并跟蹤服務 90 項市重點項目建設。
加快社會組織培育發展。落實扶持政策,降低準入門檻,發揮樞紐型組織作用,建設孵化基地, 新增社會組織 164 家。將涉及 11 個行政單位 共 47 項轉移事項交由社會組織承接, 涉及政府部門向企業提供服務的 30 項事項委托給相關協會和商會。
過去一年,我們大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嚴格執行中央 “ 八項規定 ” ﹝ 17 ﹞ ,向社會公開 “ 三公 ” 經費 ﹝ 18 ﹞。深化非稅執收單位經費供給改革,實現了非稅收支完全脫鉤管理;成立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加強對重大項目和重點資金的跟蹤審計,強化經濟責任審計監督;清理了市級考核檢查評比表彰項目;強化了廉政風險防控。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拓寬政務公開渠道,主動接受人大、政協的監督,鼓勵和支持社會公眾、新聞媒體對政府工作進行監督。
我們還全力抗擊了 “5·15” 、 “8·16” 特大洪澇災害, 有效防控了 H7N9 流感疫情。扎實推進 “ 平安清遠 ” 創建工作,進一步加強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大了安全隱患排查和規范化建設力度,確保了社會大局穩定。 成功承辦了 2013廣東國際旅游文化節,并以此為契機加強城市營銷,有效提升了清遠的城市形象。 成功舉辦了第五屆全市運動會。完成廣播電視 “ 戶戶通 ” 工程任務。全面貫徹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宗教關系保持和諧。國防建設和民兵預備役工作不斷加強,軍民共建、雙擁、優撫安置深入推進,軍政軍民更加團結。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各項成績的取得,是在市委領導下,全市上下同心協力、攻堅克難的結果,也是方方面面鼎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清遠建設和發展的各界人士和朋友們,致以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我特別要感謝駐清部隊和武警、消防官兵,感謝公安、電力、電訊、供水和交通公路系統的干部職工,在去年兩次特大洪災中,他們第一時間趕赴災區一線,確保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及時恢復了災區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保障。
在梳理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冷靜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五個方面:一是,產業升級還沒有取得根本性突破,產業園區配套水平低,新引進的優質產業項目少,轉型升級和加快發展都面臨較大壓力。二是,主體功能區建設還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北部地區如何實現綠色發展,中南部地區如何更好地融入珠三角,還缺乏更有效的措施和辦法。三是,營商環境仍然存在不少問題,潛規則在一些領域依然存在,行政效率還不適應企業發展,與珠三角的交通對接薄弱,貧窮偏遠的城市形象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四是,生態環境保護壓力加大,部分地區的環境容量已經接近極限,個別地方已經超越了生態底線,要在加快發展的同時保住青山綠水,面臨很大壓力。五是,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依然突出,偏遠地區的基本民生保障水平仍然很低,全市還有 18 萬相對貧困人口。對于上述問題,我們將在今年和今后的工作中,盡最大的努力務實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