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中國工業(yè)企業(yè)、勞動力和制度的時序分析
(1)中國工業(yè)企業(yè)、勞動力和制度的變化趨勢
中國工業(yè)企業(yè)、勞動力和制度的變化趨勢因指標而異。其中,6個指標為上升變量,2個指標為下降變量。1995年以來,中國工業(yè)企業(yè)上市數(shù)據(jù)不斷增加。
上升變量:上市公司數(shù)目、ISO認證企業(yè)比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力比例、接受過中學教育的勞動力比例、出口通關所需時間、取得營業(yè)執(zhí)照時間。
下降變量:提供員工培訓企業(yè)比例、制造業(yè)每周工作時數(shù)。
(2)中國工業(yè)企業(yè)、勞動力和制度變化的特點
首先,企業(yè)結構的變化。1995年以來,中國上市公司數(shù)目提高了5倍。
其次,企業(yè)管理的變化。2000年以來,國際質量標準認證(ISO)企業(yè)比例提高了49%,提供員工培訓企業(yè)比例下降了7%。
其三,工人素質的變化。2000年以來,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力比例提高了1.4倍,接受過中學教育的勞動力比例上升了12%。
其四,工人福利的變化。2005年以來,制造業(yè)工人每周工作時數(shù)下降了4%。
其五,營商環(huán)境的變化。2000年以來,出口通關所需時間和取得營業(yè)執(zhí)照時間分別延長了14%和1.4倍。
(3)中國工業(yè)企業(yè)、勞動力和制度的國際比較
首先,過程比較,以上市公司數(shù)目和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力比例為例(表1和表2)。1995年中國上市公司數(shù)目為世界平均值的1%,2010年中國上市公司數(shù)目為世界平均值的4%。1995年中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力比例為高收入國家的20%,2010年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力比例為高收入國家的30%。
表1 1990~2010年中國上市公司數(shù)目的國際比較 單位:個
區(qū)域 |
1990 |
1995 |
2000 |
2005 |
2010 |
2010/1990 |
中國 |
- |
323 |
1086 |
1387 |
2063 |
6.39 |
美國 |
6599 |
7671 |
7524 |
5143 |
4279 |
0.65 |
德國 |
413 |
678 |
1022 |
648 |
571 |
1.38 |
英國 |
1701 |
2078 |
1904 |
2759 |
2056 |
1.21 |
法國 |
578 |
450 |
808 |
885 |
901 |
1.56 |
日本 |
2071 |
2263 |
2561 |
3279 |
3553 |
1.72 |
墨西哥 |
199 |
185 |
179 |
151 |
130 |
0.65 |
巴西 |
581 |
543 |
459 |
381 |
373 |
0.64 |
印度 |
2435 |
5398 |
5937 |
4763 |
4987 |
2.05 |
高收入國家 |
18083 |
23553 |
26174 |
31071 |
30257 |
1.67 |
中等收入國家 |
- |
12627 |
21036 |
19324 |
17954 |
1.42 |
世界平均 |
25424 |
36566 |
47751 |
50936 |
48785 |
1.92 |
中國÷世界 |
- |
0.01 |
0.02 |
0.03 |
0.04 |
3.33 |
表2 1995~2010年中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力比例的國際比較
區(qū)域 |
1995 |
2000 |
2005 |
2010 |
2010/1995 |
中國 |
- |
4.9 |
- |
11.5 |
2.4 |
美國 |
- |
34.8 |
- |
34.8 |
1.0 |
德國 |
22.5 |
23.5 |
24.5 |
26.5 |
1.2 |
英國 |
22.4 |
26.0 |
29.8 |
35.4 |
1.6 |
法國 |
20.4 |
24.0 |
27.9 |
31.7 |
1.6 |
日本 |
- |
35.0 |
39.5 |
39.5 |
1.1 |
墨西哥 |
19.7 |
25.4 |
16.3 |
23.3 |
1.2 |
巴西 |
6.7 |
- |
- |
17.2 |
2.6 |
印度 |
- |
6.1 |
8.1 |
9.8 |
1.6 |
高收入國家 |
- |
28.2 |
32.9 |
32.9 |
1.2 |
中國÷高收入國家 |
- |
0.2 |
- |
0.3 |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