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民經濟的結構變遷:農業增加值比例和勞動力比例下降,工業增加值比例和勞動力比例先升后降,服務業增加值比例和勞動力比例上升(圖A和圖B)。
? 工業部門的結構變遷:部分國家采礦業增加值比例和勞動力比例先升后降,制造業增加值比例和勞動力比例先升后降,建筑業增加值比例和勞動力比例先升后降,部分國家公共事業增加值比例和勞動力比例先升后降;采礦業和公共事業的國別差異大。
? 制造業的技術結構:高技術產業增加值比例上升,中技術產業增加值比例先升后降,低技術產業增加值比例下降(圖C);高技術產業勞動力比例上升但有國別差異,中技術產業勞動力比例先升后降,低技術產業勞動力比例下降。
? 制造業的產業結構:20世紀后期,食品、飲料和煙草產業比例變化國別差異大,紡織與服裝產業比例下降,化工產業比例上升,機械和運輸設備產業比例上升,其他制造業比例的變化國別差異較大;化工和機械產業比例的變化也有國別差異。
? 制造業的歷史經驗:根據霍夫曼系數,按消費品和資本品分類,第一階段消費品產業占主導地位,第二階段資本品產業快速上升,第三階段資本品產業超過消費品產業。根據錢納里模型,按輕工業和重工業分類,第一階段輕工業占主導地位,第二階段重工業快速上升,第三階段輕工業和重工業協調發展,第四階段制造業比例下降。
? 制造業的出口結構:高技術出口、中高技術出口和中低技術出口占制造業出口比例的國別差異比較大;低技術出口占制造業出口比例下降(圖D)。
2. 世界工業經濟的基本事實
在18~20世紀期間,先是工業經濟逐步超過農業經濟,隨后服務經濟快速超過工業經濟,世界經濟發生兩次轉型。在這個過程中,工業供給、工業流通、工業需求和工業消費都發生了深刻變化。 20世紀以來,大約80%的工業經濟指標與國家經濟水平顯著相關,10多個工業經濟指標出現拐點,人均工業需求有極限。
? 工業供給。18世紀以來,人均鋼鐵產量、人均煤炭產量、人均啤酒產量先上升后下降。19世紀以來,人均水泥產量、人均銅產量、人均化肥產量先上升后下降。20世紀以來,人均電力產量和天然氣產量不斷上升。
? 工業流通。20世紀以來,人均公路貨運量、人均航空運輸持續上升;國際工業貿易發展加快,但國別差異比較大;工業產品簡單平均適用稅率下降,2010年世界平均低于10%;人均制造業出口和人均高技術出口不斷上升,2010年世界人均高技術出口的最大值超過2萬美元,最小值低于1美元。
? 工業需求和消費。20世紀以來,人均工業消費水平提高,但人均消費和需求有極限。目前發達國家,人均鋼鐵消費、人均水泥消費、人均原油消費、人均原糖消費、人均化肥消費等幾個指標的變化都呈下降趨勢。
? 工業競爭力。發達國家具有較高競爭力。2010年高收入國家制造業出口占全球的72%,中等和低收入國家占28%;高收入國家高技術出口占全球的65%,中等和低收入國家占35%;人均制造業出口和人均高技術出口,高收入國家分別是世界平均值的3.8倍和3.5倍,中等收入國家分別是世界平均值的39%和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