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現代化報告2005》曾專題討論的工業化的概念和過程,這里簡要介紹。
(1)工業化的內涵。迄今為止,工業化沒有統一的定義(表2-2)。一般而言,工業化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工業化指工業在國民收入和就業結構中所占比重的連續上升過程;廣義的工業化指國民經濟的全面工業化,包括在國民收入和就業結構中工業比重的連續上升、農業比重的連續下降、工業生產方式和觀念滲透到全部經濟領域的過程。
表2 工業化的內涵
序號 |
定義 |
作者/來源 |
1 |
工業化指國民經濟中一系列戰略性生產函數連續發生變化的過程 |
張培剛 |
2 |
工業化指脫離農業的結構轉變,即農業在國民收入和就業中的份額下降,制造業和服務業的份額上升 |
撒克 |
3 |
工業化指工業在國民收入和勞動人口中的份額連續上升的過程 |
流行觀點 |
4 |
工業化就是指制造業產值份額的增加過程。工業化程度一般可以由國內生產總值中制造業份額增加來衡量 |
錢納里 |
5 |
工業化是指一國或地區的經濟結構由農業占統治地位,向工業占統治地位轉變的經濟發展過程 |
陳佳貴 |
6 |
工業化是一個長期的、經濟結構的變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工業部門持續擴張,特別是制造業增長迅速,導致農業部門凈產值和勞動力比重的持續下降,而工業部門尤其是制造業部門比重持續上升,服務業部門的比重大體保持不變,結果是工業部門在國民經濟中漸占優勢。在這種情況下,一國經濟就實現了工業化。 |
譚崇臺、郭煦保 |
資料來源:譚崇臺主編. 2001. 發展經濟學. 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 235~237.
工業化的定義有許多版本。一方面,從縱向工業化進程來看,工業化研究隨著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對工業化的理解也不斷更新,不同階段有不同內涵。另一方面,不同領域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闡述對工業化的理解。
《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1996)對工業化這樣描述:工業化是一種過程。首先,一般來說,國民收入或地區收入中制造業活動和第二產業所占比例提高了,或許因經濟周期造成的中斷除外。其次,在制造業和第二產業就業的勞動人口的比例一般也有增加的趨勢,在這兩種比率增加的同時,除了暫時的中斷之外,整個人口的人均收入也增加了。
張培剛教授(2009)認為,工業化指國民經濟中一系列戰略性生產函數連續發生變化的過程。這種變化可能最先發生于某一個生產單位的生產函數, 然后再以一種支配的形式形成一種社會的生產函數而遍及整個社會。
(2)工業化的過程。關于工業化過程的研究文獻非常豐富,這里介紹兩種觀點。
其一,工業化的發展階段。關于工業化過程的階段劃分,迄今沒有統一認識。
德國學者霍夫曼根據20多個國家的資料,對制造業中消費資料工業與生產資料工業的比例進行了研究,在1931年出版《工業化階段和類型》,提出工業化階段的霍夫曼系數。霍夫曼系數反映了18世紀至20世紀上半葉的工業化過程和產業結構變化的階段。
霍夫曼系數 = 消費資料工業凈產值÷資本資料工業凈產值
第一階段:消費資料工業占絕對優勢地位,霍夫曼系數約為5±1
第二階段:生產資料工業提升,但消費資料工業仍占主導,霍夫曼系數約為2.5±1
第三階段:生產資料工業與消費資料工業大致相當,霍夫曼系數約為1±10.5
第四階段:生產資料工業領先增長,進入重工業化階段, 霍夫曼系數小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