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月26日在貴州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代省長 孫志剛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省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二五”時期工作回顧
“十二五”是我省發展極不平凡的五年。在中共貴州省委的領導下,在省人大、省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下,我們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對貴州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各項決策部署,堅持主基調主戰略,堅持發展為要、民生為本、企業為基、環境為重,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緊緊抓住改革開放關鍵一招,積極主動適應新常態,統籌做好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改革發展的勢頭持續向好、開放創新的態勢持續向好、和諧穩定的局面持續向好、干事創業的氛圍持續向好,圓滿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進入后發趕超、加快全面小康建設的重要階段。
過去五年,是我省綜合實力提升最快、基礎設施變化最大、發展動力活力最足、生態建設成效最好、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經濟增速連續五年居全國前3位,主要經濟指標翻了一番以上,經濟總量和人均生產總值實現趕超進位的歷史性突破,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進入高鐵時代,開啟大數據時代,正在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元、達到1.05萬億元,年均增長12.5%。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07萬億元,年均增長29.5%。金融機構存款、貸款余額分別達到1.9萬億元和1.5萬億元,年均增長21.4%和21.2%。市場主體注冊資本達到2.59萬億元,年均增長4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283億元,年均增長17.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1503.4億元,年均增長23%。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4580元和7387元,年均增長11.8%和14.4%。城鎮化率提高到42%,民營經濟比重提高到50%,森林覆蓋率超過50%。五年減少貧困人口656萬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數提高到82%左右。
過去五年,我們迎難而上,克難奮進,重點抓了以下工作:
(一)搶抓機遇主動作為,中央對我省支持力度空前加大。國家出臺國發〔2012〕2號文件,批準設立貴安新區、貴陽綜合保稅區、貴安綜合保稅區、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示范區,將生態文明貴陽會議上升為國家級國際性論壇。批準實施水利建設生態建設石漠化治理綜合規劃、黔中經濟區發展規劃,把我省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珠江—西江經濟帶。將貴州作為全國扶貧開發攻堅示范區,實現中直機關、東部城市對我省定點幫扶和對口幫扶全覆蓋。累計安排我省轉移支付9540多億元。
(二)強力破解瓶頸制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鐵路里程達到3037公里,其中高速鐵路701公里;公路里程達到18.4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128公里,實現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通航機場實現市州全覆蓋,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1563萬人次。高等級航道達到690公里,烏江基本實現通航。開工建設夾巖等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建成黔中水利樞紐一期和滋黔一期工程,供水能力達到110億立方米,解決130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通信光纜60萬公里,出省帶寬3000Gbps,100%的建制村通寬帶。電力裝機容量5065萬千瓦,建成500千伏“日”字形環網及中緬、中貴天然氣管道和貴渝成品油管道。
(三)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重中之重,精準扶貧取得重大成效。聚焦“兩有戶、兩因戶、兩無戶、兩缺戶”,堅持“六個精準”、“六個到村到戶”、“四到縣”,制定實施“33668”脫貧攻堅行動計劃,出臺落實大扶貧戰略行動意見和“1+10”等政策文件,實施“兩線合一、減量提標”和精準扶貧“特惠貸”。取消重點生態功能區10個貧困縣GDP考核。投入財政扶貧資金305億元。易地扶貧搬遷66萬人。35個貧困縣、744個貧困鄉鎮摘帽,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4.3%。
(四)狠抓重點發展平臺建設和結構優化,轉型升級邁出堅實步伐。“5個100工程”完成投資1.4萬億元。實施工業“百千萬”工程,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889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4.3%,形成6個千億級產業。“五大新興產業”發展迅猛,大數據信息產業年均增長37.7%,電子商務交易額年均增長64%;醫藥產業年均增長14.2%,建筑建材業年均增長21.6%;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蓬勃發展,糧經作物面積比調整為40∶60;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27%,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5%。裝備制造業年均增長25.5%。特色輕工業年均增長15.6%。民營經濟年均增長23.7%。
(五)統籌城鄉區域民族地區協調發展,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大力推進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新增城鎮人口306.5萬人、建成區面積461平方公里。“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六個小康行動計劃完成投資1100億元,“三農”面貌發生巨大變化。黔中經濟區、黔北經濟協作區、畢水興經濟帶發展步伐加快。縣域經濟總量增長1.5倍。3個自治州、11個自治縣生產總值占全省比重提高到23.7%和8.2%。
(六)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生態環境優勢得到鞏固加強。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和綠色貴州建設,發揮生態環保“兩把利劍”、“兩個問責”作用,發出“多彩貴州拒絕污染”強音。完成營造林2161萬畝,治理石漠化827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1.1萬平方公里。淘汰落后產能3080萬噸,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9%,市州中心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空氣質量指數優良率高于90%。縣級以上城市污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9.3%和82.7%。草海生態保護和綜合治理規劃獲國家批復。八大河流實行“河長制”。赤水河、烏江、清水江流域生態文明制度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
(七)全力推動改革開放創新,后發趕超優勢疊加釋放。全面深化改革。完成改革任務385項,爭取國家級改革試點175個。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省級行政許可事項減少到321項,省級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減少到7項。全面推行礦業權招拍掛制度,實施煤炭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深化國有企業產權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新增市場主體113.7萬戶。推進戶籍制度、農村產權制度和畢節試驗區改革,畢節、銅仁撤地設市。財稅金融、社會事業、司法行政等領域改革不斷深化。全方位擴大開放。“1+7”開放創新平臺加快建設,貴安新區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強勢推進。黔深歐國際海鐵聯運班列和黔渝新歐貨運班列開通運營。與長江經濟帶各省市實現通關一體化。成功舉辦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酒博會、數博會、茶博會、民博會、國際山地旅游大會、旅發大會等重大開放活動。招引落地500強企業134家,引進省外到位資金2.5萬億元,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49.3%,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31.3%。全力推進科技創新。新建5家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和59個院士工作站,建成貴州科學城。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超過2500億元,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45%,人才總量超過36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