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月24日在陜西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陜西省省長 婁勤儉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省政協委員及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任務和“十二五”規劃完成情況
2015年是陜西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年初國際油價斷崖式下跌、經濟下行壓力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全省上下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來陜視察重要指示為指導,萬眾一心,埋頭苦干,在追趕超越的征途上奮進,經濟增速逐季回升,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8171.86億元,增長8%,地方財政收入2059.87億元,增長12.1%,城鄉居民收入達到26420元和8689元,分別增長8.4%和9.5%,基本完成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一)針對下行壓力精準施策,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一是適時出臺多項措施支持企業穩產促銷,在開局不利情況下,規上工業增速逐步回升,全年增長7%,在能源大省中實屬不易。二是力促投資穩定增長,積極爭取國家對水利、交通等重大項目的支持,開展央企進陜、民企進陜、京企進陜活動,與各大金融機構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去年爭取中央資金2096億元,發行政府債券1260億元、企業債券64億元,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98萬億元,增長8%。三是多措并舉釋放消費需求,網上消費等消費熱點已成為廣大消費者的重要選擇,各大電商紛紛與我省進行戰略合作,去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1%,物價指數上漲1%。四是依托園區發展現代農業,現代農業園區增加到2350個,糧食生產“十二連豐”,蘋果產量穩居全國第一,農業規模經營和效益加快提升。經濟的穩定增長,既保證了就業和群眾增收,又拓展了調結構的空間。
(二)全面加快結構調整步伐,新支柱產業加速成長并在應對經濟下行中發揮重要作用。以重大項目為牽引扶持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現代服務業做大做強,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閃存芯片、汽車電池項目和年產1500萬部手機生產線相繼投產,天然氣重卡和混合動力轎車銷量位居全國第一,國產大運和新一代新舟支線飛機研制取得重大突破,一批國家級大數據中心正式運行,非能源產業增長13%,高新技術產業增長25.9%,文化產業增加值占比達到3.7%,旅游總收入達到3005.8億元。堅持“三個轉化”思路推進能源化工產業高端化,陜西煤化繼延長集團之后躋身世界500強,能源化工產業經受嚴峻考驗繼續發揮支柱作用。通過政策引導鼓勵輕工、紡織、建材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食品工業快速發展,客貨運輸量成倍增長,建筑業增加值達到全省GDP的9.8%。多點支撐、多元帶動的產業格局正在形成,經濟加快向中高端水平邁進。
(三)“四化同步”統籌推進區域城鄉協調互動,發展空間得到進一步拓展。一是按照“建設大西安、做美城市、做強縣城、做大集鎮、做好社區”思路,推動全省城鎮化水平邁上新臺階。省市共建大西安工作持續推進,西安、寶雞被命名為全國文明城市,西咸新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3%。統籌加強小城鎮、美麗鄉村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35個省級重點示范鎮和31個文化旅游名鎮完成投資145.7億元,撤并行政村4830個,建成新型農村社區1002個,97萬農村居民成為新市民,全省城鎮化率提高1.35個百分點。二是堅持一市一策分類指導,各地競相發展的局面進一步形成。繼續推進計劃單列市和省直管縣試點,啟動4個鎮級市試點,依托工業集中區壯大縣域經濟,鼓勵各地發揮優勢錯位發展。撤鄉并鎮207個,128個鎮進入全國重點鎮,3個鎮列入全國建制鎮試點,3個縣撤縣設區,陜南經濟增速連年超過全省。三是全面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綜合承載功能不斷增強。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48.5萬套,基本建成53.4萬套,新增發放租賃補貼2.1萬戶,均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沿黃河公路建設順利推進,改造縣城過境公路29條,新改造農村公路1萬公里,解決了253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氣化陜西”二期工程惠及群眾1500萬,橫貫關中、連接陜北的750千伏電力骨干網架全面建成。全省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
(四)堅持山水林田湖一體化治理,生態建設正在向系統化邁進。大力實施“治污降霾·保衛藍天”行動計劃,拆改燃煤鍋爐3867臺,淘汰黃標車7.8萬輛,關中削減燃煤300萬噸,西安收獲了251個藍天,較上年新增40天。全面啟動新一輪渭河綜合治理,累計投資245.5億元,安瀾河、生態河、景觀河目標正在變為現實。強化秦嶺保護和漢丹江綜合治理,有效遏制了秦嶺北麓違法亂建現象,確保了南水北調中線水質安全。統籌推進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濕地恢復保護、小流域綜合治理,造林綠化490.7萬畝,建成“百萬畝濕地”和“百萬畝森林”。積極開展農村生態環境連片綜合整治,改水改廁,治理面源污染,受到群眾普遍歡迎。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健全高污染、高排放企業退出機制,加強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實行垃圾集中處理,城鎮污水處理率達83.2%,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85.4%,單位GDP能耗下降3.3%,四項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超額完成。生態文明建設雖然取得較大成績,但與人民群眾期待還有差距,尚需鍥而不舍、鐵腕治理、久久為功。
(五)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戰略,陜西已站在對外開放的前沿位置。圍繞國家論壇和品牌展會精心搭建高端合作平臺,參加歐亞經濟論壇的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從首屆的13個增加到53個,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圓桌會議機制正式建立,西洽會和農高會向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展會轉型。依托海關特殊監管區積極創建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圍繞大通關加快推進貿易便利化,與國內13個口岸城市建立合作關系,鐵路航空物流集散中心初具規模,全省海關增加到6個,“長安號”納入國家“中歐快線”年發送138列。發揮在國家外交大局中地位提升的優勢,鞏固發展與國外的省州友好關系,深化與中亞國家的合作辦學機制,積極推進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藝術節和旅游博覽會常態化。堅持高水平引進來、高標準走出去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全年實際利用外資46.21億美元,引進內資5658.63億元,分別增長10.7%和13.7%,境外實際投資6.66億美元,增長47%,進出口總額突破300億美元,增長12.8%,增速位居全國第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