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繼續從水利、科技、農機、生態四個方面提升農業生產力,同時以提高農業產業化、市場化水平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針對“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中糧食銷售加工市場化和種糧收益保障法制化兩個薄弱環節,完善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操作方式。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注重機制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支持各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推動農業合作社由生產型向生產經營型全方位轉變。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建設生態高產標準農田,深入實施“三減”行動。實現玉米增值收益主要突出產業鏈,特別要把握玉米價格改變與國際市場倒掛的有利時機,狠抓玉米深加工和畜牧業發展,同時通過擴大鮮食品種市場覆蓋提升價值鏈;實現水稻增值收益主要突出價值鏈,通過質量提升、品牌營銷獲得更多增值收入;實現大豆增值收益要產業鏈、價值鏈并重,通過非轉基因、高蛋白食用型大豆營銷與精深加工結合獲得更多增值收入。面向市場調整種植結構,蔬菜、瓜果、鮮食玉米、馬鈴薯等特色作物面積發展到1000萬畝。持續大力發展高品質乳制品、畜牧產品生產,推動“兩牛一豬一禽”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擴大“森林豬”“森林雞”、食用菌等林特產品發展。辦好第三屆國際奶業展覽會暨乳業合作大會。突出寒地黑土、冬季自然休耕、病蟲害少、非轉基因等生態優勢,完善標準,嚴格監管,進一步鞏固和提高龍江農產品吃得安全、吃得放心的整體信譽。持續推廣農產品點對點營銷、集團和個人定制營銷、全生產過程展示性營銷、眾籌、微商等多種互聯網營銷方式。引導企業和農民通過產權重組、合約使用、特許經營使用等方式,結合特殊地理標識營銷,培育形成有競爭力的知名品牌,替代“東北大米”“東北特產”等模糊概念。在“賣得好”提升價格基礎上,帶動倒逼“種得更好”,推動種植養殖達到綠色標準、有機標準直至歐盟有機認證標準,推動龍江由大糧倉變成綠色糧倉、綠色菜園、綠色廚房。我們堅信,只要勇于面向市場,選準正確路徑,我們多年積累的綠色生態農業優勢就一定能夠充分釋放,為龍江人民創造更多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