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展動力加快轉換。我們堅持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轉型升級的核心戰略和總抓手,圍繞建設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扎實推進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試點省建設。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全省研發經費支出占比提高到2.58%,有效發明專利量和PCT國際專利申請受理量分別增長21%和55%,技術自給率達71%,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57%,基本達到創新型國家和地區水平。高水平大學、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加快,參建高校有48個學科進入全球ESI排名前1%。開放型創新體系日趨完善。實施國家重點實驗室倍增計劃,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達213家。國家在粵大科學裝置建設扎實推進。累計建成產業技術創新聯盟204家、新型研發機構180家、國家級質檢中心75家。狠抓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新增8000家、總量超過1.9萬家。推動專業鎮創新發展,新建專業鎮協同創新中心6家。新增院士7人,引進一批高水平創新創業團隊和領軍人才。科技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出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推行企業研發費用補助、創新券等普惠性科技政策,全省企業研發費稅前加計扣除減免金額超過100億元。61家省屬科研院所和高校開展經營性領域技術入股改革試點。科技信貸、創投風投等發展迅速,創業投資管理規模超過1萬億元。啟動引領型知識產權強省建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力迸發,國家和省“雙創”示范基地建設進展順利,新增國家級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6家。科技企業孵化器達634家,提前實現倍增計劃,在孵企業超過2.6萬家。推進“互聯網+雙創”、“四眾”平臺創新發展,眾創空間達500家。成功舉辦“雙創”活動周。
(四)深入推進改革攻堅和開放合作,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我們把落實中央總體設計和從實際出發先行先試結合起來,牽牢行政體制改革“牛鼻子”,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改革的深度力度進一步增強。全面推行省市縣三級政府部門權責清單制度,新取消省級行政審批事項122項,清理規范省政府部門行政審批中介服務126項,行政審批標準化加快實施,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試點改革扎實推進。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實行企業“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和個體工商戶“兩證整合”登記制度改革,新增各類市場主體161.58萬戶、注冊資本金7.19萬億元,分別增長16.5%和39.6%。“一門式一網式”政府服務模式改革全面推開,全省行政審批事項網上全流程辦理率達76.7%,省網上辦事大廳覆蓋至鎮街。率先出臺市場監管條例,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事中事后監管體系建設不斷加強。司法體制、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省以下審計機關人財物管理等改革有序推進。基本完成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深化中期財政規劃編制改革,推進零基預算,實行省級財政資金項目庫管理改革,專項資金壓減到51項、基本實現“一部門一專項”,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相關配套政策。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開展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改革試點,實行企業投資項目清單管理和網上備案制度,鼓勵和擴大社會投資。金融改革不斷深化,全年直接融資占社會融資規模的30%、提高7個百分點,本外幣貸款余額突破11萬億元,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提升。“互聯網+”眾創金融示范區建設順利推進。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和改進國有資產監管,推進省屬國企50家二、三級企業體制機制創新,開展國有資本運營和投資公司試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全面鋪開,完成農村集體資產清理核實工作。
我們著力實施自貿試驗區和“一帶一路”建設戰略,帶動國際經貿規則和對外開放布局創新。出臺廣東自貿試驗區條例,率先實施“證照分離”、綜合行政執法體制等改革試點,形成第二批39項改革創新經驗并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新設企業7.6萬家,合同利用外資520億美元、增長1.3倍。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互聯互通水平提升,境外合作園區建設加快,對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6.5%,實際投資增長65.3%,國際產能合作加強。吸收歐美發達國家實際投資增長14.1%。駐外經貿代表處全球網絡布局進一步完善。新增國際友城7對。基本完成粵港、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中期目標,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成效明顯,粵臺經貿合作文化交流深入開展,以僑引資引智有效推進。成功舉辦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推動泛珠區域合作取得新成效,對口支援新疆、西藏及四川甘孜等工作扎實推進。啟動實施與廣西、四川、云南、貴州四省區“十三五”對口扶貧協作,順利完成與湖南、湖北貧困人口勞務輸出對接試點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