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來,我們圍繞“十三五”決勝全面小康進行系統性謀篇布局,以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為載體和平臺,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力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著力推動產業集群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堅持調優存量、做優增量,推動產業上中下游垂直整合和集聚共生,加速先進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全市工業總產值達到2.6萬億元。電子信息產業高端品牌加速集聚,大宗訂單持續增長,電腦產量6765萬臺,手機產量2.9億部。汽車新產品投放量和單車均價不斷提升,主力車型持續熱銷,汽車產量達到316萬輛。汽車、電子兩大產業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達到55%。裝備、化醫和消費品等行業產值增速分別為9.3%、7.5%、11.7%。十大戰略性新興制造業快速發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核心產業鏈基本成型,生產液晶顯示屏3949萬片、集成電路芯片3.3億片,頁巖氣產能達到70億立方米,新能源及智能汽車、工業機器人、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產業快速增長。園區產業集中度提高到81%。
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十大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現代服務業比重不斷提高。中央商務區高端要素不斷集聚,城市商圈零售業加快向休閑性、體驗式消費服務轉型,節慶營銷展會成效明顯,批發、零售、餐飲、住宿、交通等服務業提質增效,商品銷售總額突破2.3萬億元,外來消費占比超過30%。國內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加快建設,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進一步提升,增加值占比達到9.4%。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8500億元,離岸金融結算達到900億美元,跨境人民幣結算超過1000億元,服務外包營業收入增長45.1%,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增長20%。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13%。旅游總收入增長17.5%,達到2645億元。
(二)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升。圍繞“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制定實施“1+4+X”工作方案,靶向施策、精準發力,矯正供需結構錯位和資源要素錯配。嚴格實施“注銷執照、拆除設備、安置職工”的標準,去除鋼鐵產能517萬噸、煤炭產能2084萬噸。合理調控土地供給,信貸、貨幣化安置等多渠道引導住房消費,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增長14%,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運行。落實營改增等結構性減稅舉措和社保階段性降費等政策,實施售電側改革試點和天然氣大戶直供,加快企業存量債務置換,優化轉貸應急和政銀擔合作機制,為企業降低各類成本500億元以上。整頓規范金融秩序,加強P2P網絡借貸等互聯網金融排查整治,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三)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市場活力加速釋放。堅持問題導向,有序推進重點改革專項。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進“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市場主體突破200萬戶。全面推進國有企業分類分層改革和監管,改組組建資本投資公司和資本運營公司,商社集團整體上市,國有資本布局持續優化,國有企業活力、主業集中度和整體競爭力不斷提升。積極實施財稅體制改革,市對區縣轉移支付制度進一步完善。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新實施一批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創設1000億元中新互聯互通股權投資基金。富民銀行順利開業。渤海銀行重慶分行獲準籌建,所有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來渝設立了分行。重慶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正式獲批,全國保險資產登記交易系統試運行。新增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掛牌企業5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