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是全力促進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認真落實國家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一系列政策措施,確保“十三五”開局之年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發揮政策綜合效應,積極主動抓好政策對接,先后出臺貫徹新發展理念“1+19”系列文件以及鼓勵社會投資、促進外貿回穩向好、全面推開營改增、實施用電用氣價格改革等政策措施,結合落實國務院第三次大督查整改要求,加大政策集成,力促落地見效。加強研判精準調度,每月分析研究全省經濟運行情況,逐月通報各地各部門指標完成情況,組織開展項目觀摩活動,及時出臺實施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40條”,強力支撐了經濟增長企穩回升。狠抓項目投資帶動,大力實施“3341”項目建設工程,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85個省列重大項目完成投資932億元,新建成了一大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項目,項目建設在補短板的同時有力帶動了投資持續增長。結合制定“十三五”規劃綱要,謀劃了一批基礎設施、生態保護、產業升級、區域發展等方面的重大項目,為促進投資持續增長創造了條件。挖掘消費增長潛力,大力推進“十大擴消費行動”,培育發展文化旅游、現代物流、金融服務、電子商務、健康養老等新消費熱點,電子商務交易額和網絡零售額均增長30%左右,高出全省消費增幅20個百分點以上。
二是大力實施脫貧攻堅“一號工程”。認真貫徹中央精準扶貧系列精神,按照省委的部署,深入推進聯村聯戶為民富民、“1236”扶貧攻堅、“1+17”精準脫貧“三大行動”,全面實行“853”精準脫貧管理辦法和“4342”脫貧驗收責任體系,扎實開展“大走訪、回頭看”專項行動,著力提高脫貧攻堅的精準性和實效性。加大扶貧投入,重視解決農村產業發展中資金短缺的最大瓶頸,整合投入省級涉農資金568億元,切塊到縣481億元;發放精準扶貧專項貸款223億元,累計達到434億元,惠及96.4萬戶、398.2萬貧困人口。努力補齊短板,建成農村公路2.1萬公里,95%以上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解決26萬貧困戶118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改造農村貧困戶危房14萬戶;實施國家下達我省建檔立卡貧困群眾易地扶貧搬遷16.1萬人,全省實施易地扶貧搬遷24.9萬人;建成58個片區貧困縣有需求的行政村幼兒園2465所,貧困縣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6%、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基本實現貧困村動力電、標準化衛生室全覆蓋。發展富民產業,實施富民產業培育支持計劃,鼓勵發展特色種植、牛羊養殖、農產品加工等富民多元產業,全省特色優勢產業種植面積3217.4萬畝、新增163萬畝;牛羊出欄分別為204萬頭和1453萬只、同比增長5.8%和8.5%。積極培育農村電商、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在100個貧困村開展旅游扶貧試點,在1641個貧困村開展電商扶貧,有效拓寬了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隴南市探索實踐的電商扶貧模式,不僅有效解決了偏遠山區交通不便、特色農產品賣難問題,帶動了當地特色產業發展,而且延伸了產業鏈,促進了特色農產品種植、儲藏、加工、包裝、物流一體化發展,為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提供了有益借鑒,獲得國務院通報表揚,被命名為全國電商扶貧示范市,其他市縣也在積極跟進。完善保障政策,貧困人口大病保險報銷起付線由5000元下調至3000元,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病種調整擴大為50種,141.1萬農村低保一、二類對象和特困供養人員實現“政策性脫貧”。制定實施進一步支持全省藏區經濟社會發展若干政策和重大項目的意見,加快實施國家支持臨夏等民族自治州建設小康社會的若干意見、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和我省支持革命老區發展意見,有力促進了革命老區、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