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著力提升生態宜居水平,強基礎、優環境
堅持治水、建城、為民主線,推動“五個融合”,全力打造高 品位的生態宜居城市。
推動水綠融合。實施國家海綿城市試點項目142個,完成投 資50.3億元,累計建成區域面積達25.2平方公里。邕江綜合治 理核心區域33公里兩岸河段全線開工建設,自治區黨校至三岸 大橋段完工,57.5公里河道船只完成專項清理,邕江水環境整體 提升。全面完成297個生活污水直排口整治,從源頭削減水體污 染源。消除或基本消除朝陽溪等約43公里河段黑臭水體,完成 了國家“水十條”對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的年度考核任務。實施大王 灘水庫、龍潭水庫環境綜合整治,保護庫區水生態環境。成功申 辦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榮獲首批“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深入開展“美麗南寧?生態鄉村”活動,完成自治區級綠化示范村 屯447個、一般村屯5714個,馬山成為國家第二批生態文明先 行示范區。
推動產城融合。有序開展新一輪城市總規修編,《南寧空間 發展戰略規劃》等22項重點規劃和專項規劃編制完成。統籌做 好“多規合一”,初步形成GIS“一張圖”。推進永久基本農田劃定,
調整完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推動產業集聚園區化、園區建設城 市化,三大國家級開發區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占全市比重達 54.11%,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8.66個百分點。全 市建成區面積287.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0.23%。
推動新舊融合。五象新區國家級新區申報工作加緊推進,新 區在建項目471個、增長22.02%,在建項目面積2436萬平方米、
增長24.22%,邕寧新興產業園等園區建設加速;機場第二高速、 玉洞大道改擴建等主干道如期建成通車,片區路網建成通車道路 達53條,三中五象校區、五象新區第一實驗小學等4所優質學 校如期建成招生,醫院、鄰里中心、供水加壓站等一批設施項目 加快建設或建成使用;創新實施“房票”安置新模式,安置工作由 “建房”轉向“上房”階段。全市“三舊”改造步伐加快,完成11個 項目的土地熟化人征集工作,投資100億元;棚戶區改造開工 1.98萬套,貨幣化安置5057戶;完成國有土地房屋征收面積57.31 萬平方米;“老南寧?三街兩巷”改造有序推進;西鄉塘片區基礎 設施建設加快,逐步形成新老城區協調發展格局。
推動建管融合。安排城建計劃項目989項,完成投資402.7 億元。完成市政道路“白改黑”工程36條。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修 編及第三輪建設規劃啟動。首條快速公交線路開通運營,國際會 展中心改擴建、鳳凰嶺路改擴建等重大項目順利完成。南寧東等 5個高速公路收費站外遷,城市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展。完成449 個千人以上農村集中供水工程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定工作,邕 江5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主要流域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均 為100%。實施農田水利工程624項,新增、恢復改造灌溉面積 26.34萬畝。加強環境聯防聯控,推進水、大氣、土壤治理。城 南垃圾填埋場封場,平里靜脈產業園啟用,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 用和無害化處理“南寧模式”榮獲第三屆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獎,南 寧成為國內兩個獲獎城市之一。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 100%。啟動農村垃圾專項治理兩年攻堅戰,農村人居環境明顯 改善。推進全國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試點,推廣“智慧青 秀”APP經驗,打造“互聯網+城管”,推進城市管理精細化。
推動“里”“面”融合。入選全國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開工 建設項目12個、投資5.48億元,廣西首條綜合管廊佛子嶺路綜 合管廊投入使用,逐步解決“馬路拉鏈”“空中蛛網”問題。市本級 累計建成污水管網112公里,瑯東污水處理廠水質提標改造工程 完工,出水水質達一級A標。加強城市設計,注重城市建筑及景 觀風貌的美觀適用,推進城市修補和生態修復。深入開展“美麗南 寧?整潔暢通有序大行動”,查處各類“五亂”案件105.9萬起,清理 違法占地面積256.73萬平方米,拆除違法建筑面積186.44萬平方 米。深化拓展“禮讓斑馬線”主題活動,打造首府文明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