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滿足需求作為最終目的,把提高供給質量作為主攻方向,把深化改革作為根本途徑,推動經濟平穩增長、穩中有進。
推進“去降補”有實質性進展。推動企業兼并重組和市場出清,整治“三無”經營行為。合理增加住宅用地供應,盤活城市閑置和低效用地,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完善多層次住房供應體系,加大調控力度,合理引導住房消費,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擴大直接融資規模,降低企業杠桿率,有效防范政府債務和金融風險。繼續開展降本增效行動,著力降低企業要素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推進創新型經濟、城市建設、公共服務等領域補短板重點工程,著力補齊制度短板。
加快推進基礎性關鍵性改革。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再下放一批行政審批備案事項,規范權責清單管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工商登記全程電子化和企業名稱自主申報,完善市場監管體系和社會信用體系。推動投融資體制改革,對企業投資項目實行準入負面清單、行政審批清單、政府監管清單管理。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推動上市公司“二次混改”,開展職業經理人試點,穩妥推進員工持股計劃,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出臺新一輪市、區財政管理體制方案,支持推動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加大教育、醫療、養老、安全生產等公共服務領域改革力度。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發展都市現代農業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建設廣州國際種業中心,扶持發展糧食、蔬菜規模生產基地、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畜禽標準化示范場,建設現代化屠宰場和定點生豬供應基地。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支持農業規模化生產,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發展。推動農業機械化、信息化。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抓好農村電商、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新業態。推進海洋高技術產業基地、科技興海產業示范基地建設。
進一步釋放需求潛力。擴大有效投資,全年安排市重點建設項目342個,其中正式項目258個、投資1226億元,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782億元。完善重點項目協調推進機制,制定重點項目供地指標、建設資金、配套設施等保障政策。落實重點領域鼓勵社會投資實施意見,推出一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試點項目。多渠道刺激消費,舉辦國際購物節、國際美食節等主題展貿展銷活動,深化內貿流通體制改革,開展傳統零售體驗消費,實施電子商務示范工程,推廣專業市場轉型升級公共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