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加快產業發展,做強實體經濟,培育轉型升級新動能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充分發揮投資對穩增長的“定海神針”作用,突出抓好產業、民生、基礎設施三大類投資,確保投資總規模突破3600億元。完善重大項目推進機制,加快海航通航產業園、蘭臺科技園、東土科技等項目建設,推動貝因美嬰童產業園、華環迪拉汽車排氣系統智能制造等項目盡快開工,促進100個省市重點項目早建成、早見效。加大項目前期謀劃和推進力度,爭取更多項目進入國家和省投資規劃。推動一批PPP入庫項目早日落地。力爭債券融資突破50億元。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支持建筑業轉型升級,力爭產值突破1000億元。強化產業招商、以商招商、駐點招商、海外招商、聯動招商,重點引進電子信息類龍頭企業,突破性引進臨空產業、醫療器械、高端裝備制造類項目。力爭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1500億元,新開工億元以上招商項目380個。深化與中省企業戰略合作,推動一批項目盡快落地。發揮三峽對口支援和經濟協作等平臺優勢,確保到位資金110億元。
推動工業提質增效。深入推進“雙五雙百”工程,壯大食品飲料、先進裝備制造等支柱產業,力爭產值分別達到1900億元、1330億元;加快發展新材料、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與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力爭產值分別達到910億元、550億元、380億元、500億元。培育民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磁電子等軍民融合產業。調整化工產業布局,推動化工產業向精細化、綠色化轉型。實施華強科技等218個技改項目。選擇60家企業開展“兩化”融合對標試點,新建一批智能工廠和車間。抓好80個重點工業項目建設的監控考核。實施“小進規”三年滾動計劃,確保今年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10家以上。力爭規模工業總產值突破6800億元。加大“去產能”力度,化解行業過剩產能,堅決淘汰落后產能。穩步推進困難企業重組解困。依法處置“僵尸企業”。從稅費、融資、物流、用工、制度性交易等方面著手,千方百計為市場主體“降成本”。推進用電大戶直接交易試點擴容,爭取售電側改革試點。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實施千億文化旅游產業三年行動計劃,力爭接待游客65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700億元。以三峽旅游新區為重點,加快平湖半島、三峽游輪中心、南津關小鎮等項目建設,推動宜昌中華恐龍園、三峽旅游咨詢服務中心等項目盡快開工,確保三峽國際房車露營地建成運營。支持遠安、夷陵、秭歸、長陽、五峰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西陵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支持三峽大瀑布創建國家5A級景區。加快三峽香溪、百里荒、大老嶺、枝江金湖等重點旅游項目建設。推進12條生態旅游景觀廊道建設。創建一批特色旅游名鎮、旅游名村。加快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力爭新增2個省級以上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加快三峽翻壩物流園、白洋物流園和13個縣級電商園建設,建成一批區域性倉儲物流配送基地,力爭現代物流業產值達到1400億元。抓好傳統“老字號”創建和傳承,促進實體零售商業企業創新升級。確保新增限額以上商貿企業100家。制定康養產業規劃,加快清江康養試驗區、江南康養城項目建設,支持三峽職院附屬醫院建設康養護理人才培訓示范基地,爭取第四屆中國康養產業發展論壇在宜舉辦。積極引進金融機構落戶宜昌,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做大做強。推動更多優質企業上市、掛牌。依法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金融欺詐等行為,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進一步優化金融生態環境。
提升現代特色農業競爭力。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狠抓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品牌創建、質量安全監管,不斷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持續增收。培育“宜昌蜜桔”“秭歸臍橙”“清江椪柑”等精品名果。打造“宜昌綠茶”“宜昌紅茶”“湖北青磚茶”區域公共品牌。積極發展優質畜牧業。壯大水產、食用油產業規模,加快發展花卉苗木、中藥材、食用菌產業。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力爭農產品加工產值突破2300億元。積極培育農村電商、農產品定制等“互聯網+”新業態。加快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園、國家柑桔公園、三峽茶谷、宜紅茶博覽園。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引導農民規范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強化農產品產地準出監管,創建一批省級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40萬畝。實施農業抗旱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開展第三次農業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