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 受國務院委托,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3月5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查《關于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摘要如下:
一、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較好完成,計劃執行情況總體良好。
——著力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更好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精準調控、相機調控,主動預調微調、強化政策協同、做好預期管理,穩妥應對中美經貿摩擦,保持了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進展。著力進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頂層設計,制定實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制度體系逐步建立。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破、立、降”為主攻方向,持續改善供給結構,發展質量效益穩步提升。
——扎實打好三大攻堅戰,重點任務取得積極進展。制定三大攻堅戰行動方案,依法依規有序實施,金融治理效果明顯,脫貧攻堅完成年度目標,生態環境狀況明顯好轉。
——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創業活力持續釋放。強化創新第一動力作用,科技體制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國家創新體系效能大幅提升,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較快發展,“互聯網+”行動深入推進,新動能培育取得積極進展,創新創業水平進一步提高,創新型國家建設邁出新步伐。
——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經濟社會發展動力進一步激發。按照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國務院機構改革有序推進。深入開展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推動一系列重大改革開放舉措落地。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加快培育。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出臺實施,28個省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已印發,其他省(區、市)已基本完成規劃編制工作,多規合一的村莊規劃編制部署推進,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逐步建立,鄉村振興階段性重點工作全面展開。
——統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空間發展格局更趨優化。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努力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區域發展的協同性、聯動性、整體性進一步增強。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推動一大批惠民舉措落細落實。
總的來看,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較好完成,三大攻堅戰開局良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力度加大,人民生活持續改善,保持了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朝著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邁出了新的步伐。
二、2019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政策取向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至關重要。
(一)總體要求。
2019年,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著力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提振市場信心,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以優異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二)主要預期目標。
2019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預期目標為6%-6.5%。
——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著力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財政金融風險有效防控;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長6.3%,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9.2%,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2%;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6%,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4.4%;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細顆粒物(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下降2%,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6%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社會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教育、衛生、文化、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城鎮新增就業預期目標為1100萬人以上;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和城鎮登記失業率預期目標分別為5.5%左右和4.5%以內。
——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居民消費價格漲幅預期目標為3%左右。
——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進出口穩中提質。
(三)主要政策取向。
宏觀政策要強化逆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適時預調微調。結構性政策要強化體制機制建設,堅持向改革要動力,深化國資國企、財稅金融、土地、市場準入、社會管理等領域改革。社會政策要強化兜底保障功能,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確保群眾基本生活底線,寓管理于服務之中。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
——實施就業優先政策。
——強化政策統籌協調。
三、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主要任務
2019年,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部署要求,著力做好八方面工作。
——著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按照“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提升產業鏈水平,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有效緩解企業困難,厚植實體經濟發展根基。
——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堅持辦好自己的事,著眼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大力培育發展國內市場,實現經濟良性循環和供需動態平衡。
——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針對突出問題,集中力量、分類推進、精準施策,打好重點戰役,全力攻堅、務求實效。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水平,促進軍民協同創新,全面提升創新能力和效率。
——持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持續強化改革牽引作用,以增強微觀主體活力為重點,推動經濟體制改革走深走實。
——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扎實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在更深層次、更寬領域、以更大力度推進全方位高水平開放。
——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圍繞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動鄉村振興和區域發展重大戰略落地見效,著力提升新型城鎮化質量,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突出保基本兜底線,精心做好各項民生工作,實施好更具有普惠性和可持續性的社會政策。
(注:PM2.5為PM右下角加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