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觀經濟總體存在著由“偏快”轉向“過熱”的風險
在這方面,目前存在著分歧,一部分專家學者認為,目前的經濟形勢非常之好:高增長,低通脹,又無瓶頸制約,沒有短板,因此形勢一片大好。而另一部分專家學者則屬于擔憂派,擔心中國經濟由“偏快”轉向“過熱”。
1從各種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中國經濟已經過熱或偏熱
(1)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家調查系統對企業家的問卷調查顯示,目前有87%的企業經營者認為當前宏觀經濟運行已經“過熱”,比重比2006年提高了49個百分點,為2001年以來最高;還有57%的企業經營者認為“偏熱”,比重比2006年提高了121個百分點,也是200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二者加起來,共有657%(87%+57%)的企業經營者認為“過熱”或“偏熱”。
(2)國家信息中心對經濟學家的問卷調查結果表明,目前有13%的經濟學家認為當前宏觀經濟已經“過熱”,比二季度增加6個百分點;比企業家高出43個百分點;還有66%的經濟學家認為“偏熱”,在1季度增加22個百分點的基礎上又增加了1個百分點;比企業家則高出9個百分點。二者加起來,共有79%(13%+66%)的經濟學家認為“過熱”或“偏熱”。
(3)中國人民銀行對銀行家的問卷調查結果也表明,目前,銀行家判斷經濟“過熱”或“偏熱”的總數高達830%,比經濟學家高出4個百分點,比企業家高出211個百分點。
總之,三項問卷都說明,越來越多的人感到溫度已經比較高了,而且還在繼續升溫。其中,企業家感覺相對最低,銀行家感覺相對最高,經濟學家位居中間。
2從經濟運行的實際情況來看,存在著增長速度偏快和物價漲幅偏大的問題
(1)經濟增長速度創12年新高。自2003年以來,GDP增長速度連續4年一直保持在10%以上,并且呈逐年加速態勢。2007年1季度達111%,2季度達119%,3季度達115%;其中,第2季度GDP增速高達119%,創1995年以來50個季度的最高。目前普遍預計,2007年全年GDP增長率將達到115%~116%,從而將成為1995年以來的最高年度增長速度。
與改革開放以來的幾次經濟過熱與宏觀調控相比,連續5年達到10%以上的只有1992~1996年間,從經濟過熱到“軟著陸”。但那次是逐年降低的,從142%、140%、131%、109%、到100%;而這一次則是逐年提高的,并且是在幾年來一直努力控制速度,年初的指導性指標都是向下指導2、3個百分點的情況下發生的。從100%、101%、104%、到111%,2007年預計為115%。
最近,社科院金融所重新計算了中國經濟目前的潛在增長水平,為95%~107%之間,比原來的公認的8%~9%有所提高。但是即使如此,現在的速度仍然超過了這一新的“潛在增長水平”。
從2008年看,影響中國經濟的因素主要有三:
一是美國“次債危機”。如果“次債危機”繼續蔓延,一方面有可能影響到美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從而間接影響到中國的出口需求;但另一方面,如果美元繼續貶值,又可能增大人民幣的升值壓力,進而影響中國的出口。但是也有美國學者認為,美國的次債危機不會范圍很大,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也有限,甚至預測美國經濟將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勢頭。倘若如此,那么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也會比較小。至少從目前來看,這方面還存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
二是受政府換屆的影響,各級政府的投資需求有可能出現強勁反彈。包括中央政府對大規模鐵路建設等方面的投資需求,也包括地方政府對大規模地鐵建設等方面的投資需求,值得引起重視(僅京滬高速鐵路就需要建設資金2200億元,此外,僅北京就還要建設6條鐵路)。另外,企業的投資也將繼續增長。最新的企業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651%的企業經營者表示未來計劃投資額將“增長”,只有8%的人表示會“減少”,表示“增長”的比表示“減少”的高出571個百分點。
三是受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的影響,以及高度重視民生的輿論氛圍下,消費需求有可能保持較高的增長勢頭。此外,奧運效應也已進入沖刺階段,投資將收尾,但消費將增加。
總之,三大影響因素綜合起來考慮,正面效應可能大于負面效應。中國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的可能性進一步加劇。因此,我們很贊成最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要防止經濟增長從“偏快”轉變為“過熱”。
(2)CPI漲幅創10年新高。3月以來,由于豬肉、食用油等食品價格漲價的帶動,CPI漲幅連續8個月超過3%,其中,從8月開始連續4個月超過6%,11月則高達69%,創10年來單月漲幅新高。前11個月CPI累計同比上漲46%,預計全年漲幅在47%左右,明顯超過3%的年初預期目標。
隨著國際原油價格的調升,以及國內資源價格的改革,預計對物價仍有一定的抬升作用。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我們認為,2008年的物價走勢依然不容樂觀。所以,我們很贊成最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要防止物價由結構性上漲轉變為明顯通貨膨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