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國家健康報告》探索了“國家健康”研究領域,做了如下分析:
20世紀50年代以來,關于國家發展狀況、發展模式、治理結構和運行狀態等方面的研究逐漸形成4個代表性方向和維度:一是“國家財富”的研究,即以世界銀行(WB)等為代表,從國家財富內涵、增長、生產、分配等角度,對國家的財富狀況進行研究和評估,其定量表達的代表性指數有國民生產總值(GDP)、國家財富指數(NWI)等。二是“國家力量”的研究,即以世界經濟論壇(WEF)和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等為代表,從國家競爭力、綜合國力等角度,對國家生存能力、發展能力和競爭能力進行研究和評估,其定量表達的代表性綜合指數有綜合國力指數(ANSI)和國家競爭力指數(GCI)等。三是“人文發展”的研究,即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等為代表,從人類健康、教育水平、生活質量等方面,對一個國家的人文發展狀況進行研究和評估,其定量表達的代表性綜合指數有人類發展指數(HDI)和國民幸福指數(HI)等。四是“可持續發展”的研究,即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WSDC)等為代表,從國家資源、環境與生態的承載力和可持續性,以及與人口、經濟、社會的關系等角度,對一個國家的資源環境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進行研究和評估,其定量表達的代表性綜合指數有環境可持續指數(ESI)和生態足跡指數(EFI)等。但這4個研究方向和維度均各有側重,對如何應對國家危機、擺脫發展困境、走出發展陷阱、創新發展模式,并沒有勾畫出一個全面、系統、清晰的“路線圖”;在如何實現一國“人民幸福、社會和諧和國家健康”三者內在統一、協同進步等方面,還沒有給出一套相對完整的理論詮釋。
近年來,中國學界在充分吸取和借鑒這4個代表性研究方向成果的基礎上,以“科學發展觀”和“和諧社會理論”為指導,全面分析當今世界各國發展面臨的挑戰和危機,總結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和存在問題,嘗試回答中國何以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何為“中國發展模式”這些當代中國面臨的重大歷史命題?經過學者們數年的研究,逐漸形成了“國家健康”這一新的研究領域和研究視角。從國家健康的角度來看,國家是一個具有典型生命周期特征的、復雜的生命組織系統,國家健康是對國家良好運行狀態的綜合表達。通過對國家健康概念與內涵的界定、國家健康的系統理論解析、國家健康的深度歷史考察和經典案例分析,建立了“國家生命周期”模型、“國家健康組成”模型、“國家健康臨界閾值模型”、“國家健康評估模型”、“國家健康綜合指數”計量模型、國家健康“投入-產出”模型、國家健康“盈余-透支”模型等,初步構建了一套國家健康研究的理論與方法體系。
(摘自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國家健康報告》 楊多貴 周志田等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