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11·15”地鐵工地重大塌陷事故正在逐步厘清責任。
11月19日,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通報稱,杭州地鐵一號線湘湖站工段事故暴露出五個方面的問題,除了地方政府有關部分監管不力外,其余的四個問題分別是生產過程中的管理問題。
而在杭州地鐵施工過程中,有關承包方資質審查不嚴以及違規轉包等問題再次引起了各界廣泛關注。
層層轉包
本報記者調查發現,發生事故的杭州地鐵一號線湘湖站工程存在轉包跡象。
湘湖站項目業主為杭州地鐵集團,主要施工方雖為中鐵集團,但到承建方手中已轉手了四次──杭州地鐵一號線的承建方是中鐵四局杭州地鐵項目部,而中鐵四局隸屬于中鐵集團下屬的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
而據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所謂的“項目部”,通常就是一些有能力但卻拿不到項目的小公司,這些公司上繳給中鐵股份有限公司5%的管理費后,便變身為中鐵集團層層下包的最后一環。
在事故中遇難(失蹤)人員包括鋼筋、木工、鑿除、雜工4個工班,而這4個工班分屬不同的承包人。今年9月才“接包”的鑿除工班負責人李金透露,他是以個人名義與中鐵股份公司項目部方某處承包的,開工2個月來還未與后者簽訂正式合同。
在事故中因右腿開放性骨折正在蕭山醫院住院治療的木工宋長法說,他是向他“上面”的老板承包了木工活兒,該老板也是從“上面”承包的。安徽籍的劉姓工人所在的雜工班是四川人承包的,趙明所在的木工班的承包人來自千島湖。工班里的工人多數為承包者老鄉。
在17日的一次會議上,國家安監總局副局長趙鐵錘質問中鐵四局負責人“工程轉包了幾次”,后者承認有些工序轉包出去,有些則通過勞務公司進行招工。
一名包工頭向本報表示,轉包現象已成為建筑行業的行規,“像這種要趕工期的項目,轉包多次也很正常”。
有觀點認為,轉包可能影響了部分項目工期。例如,湘湖站中標標段編號是2007-010-07-01,價格為30621.4188萬元,原施工計劃在2009年9月完成。中標方承諾的工期是706天,中標時間為2007年7月。
本報獲得的杭州地鐵集團一份起草于10月20日的文件稱,杭州地鐵項目經營部的管片生產屬于自己分包分管,項經部于2008年初開始駐廠監督管片廠的管片生產情況。“發現管片廠所進河砂含泥量超標,我們在第一時間督促其將不合格批次的河砂替換掉。就鋼筋籠骨架焊縫長度不夠、鋼筋缺失等問題,也督促施工方及時整改。”
加快工期
據了解,杭州地鐵工期的確存在一再加快進度現象。2008年初,位于錢江新城的杭州地鐵一號線市民中心站成型,這個站點的建設時間從常規的兩年左右壓縮至13個月,整整提前了11個月。
在2005年獲得國務院批準前兩年,杭州市政府就投資17個億,開工了一條全長4公里的地鐵秋濤路實驗段。
2007年3月,“杭州地鐵一期工程”上馬,具體包括一號線、二號線、四號線各一部分,總長度為68.79公里,總投資349.36億元,預計2011年通車的站點將達到45座。
同月,杭州市出臺《關于加快地鐵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杭州地鐵8條線路總長278公里,估算總投資1000億元。《意見》確定,“分開出資、分開開發”將是杭州地鐵建設的基本模式,按照“誰家的孩子誰家抱”的出資原則,市政府和沿線的余杭、蕭山、下沙(杭州經濟開發區)、濱江(杭州高新開發區)、錢江新城等區政府(管委會)構成6大投資主體,共同負擔地鐵建設資金,市、區(管委會)各級政府資本金出資總額度為55%。
2007年,杭州市財政撥付各投資主體資本金18.4億元,完成地鐵征地3240畝,支付拆遷款17.25億元。當年,各項目主體的土建投資總額高達54.83億元。
地鐵項目的快速推進,也使得安全生產問題成為頭等大事。今年7月,杭州地鐵集團出具的一份安全生產報告書稱,“1-6月份發現安全隱患128條,涉及36家施工企業,誤報、漏報、隱報、瞞報現象時有發生”。為此,杭州市建委要求認真落實風險抵押金制度,繳納風險抵押金企業累計46家,繳納金額累計1050.2萬元。
融資隱憂
趕工期背后,是否存在融資成本壓力?
在國家發改委的立項中,杭州地鐵一號線總投資210億元。
“這么大的投資額度,對經濟條件比較優越的杭州市來說,也不輕松。”2007年3月一號線開工時,杭州市副市長楊戌標曾向本報介紹,將通過出讓周邊地塊的土地收益以及積極的招商引資等手段來籌措資金。
2007年7月,《杭州市地鐵建設管理暫行辦法》頒行,該辦法明確鼓勵境內外企業投資地鐵項目。但迄今為止,尚無投資方參股杭州地鐵。
不過,杭州顯然寄望于地鐵項目對宏觀經濟的拉動效應。該市一名副市長稱,地鐵開工后,杭州本土建材業、制造業、通信產業等將面臨很大機遇。地鐵一號線計劃鋼材用量在30萬至50萬噸,約價值12億元,相當于1座杭州灣跨海大橋土建工程、10座錢江三橋的鋼材用量。 記者 劉華(21世紀經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