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關于80后患上生育恐懼癥”的帖子引起人們熱議。房價高企,消費高漲,使不少年輕人被逼當上了房奴、車奴、卡奴,而隨著婚期的到來,年齡的增長,生兒育女成為80后又一個迫切而困擾人的大事。很多年輕的父母感到,自從有了孩子,壓力更大了,責任更重了,生活重心圍著孩子轉,為孩子操碎心,有點力不從心,好像終身為“奴”。生寶寶是否就意味著要當“孩奴”?這種擔心是否有必要?本報記者采訪了部分市民和專家,聽聽他們是怎么說的。
網友說法生不生孩子,這是個問題
26歲的趙洋在南岸區一家服裝廠上班,兩個月前,得知意外懷孕后,她很是興奮了一段時間,但興奮勁一過,她突然多了一絲焦慮。“網上到處都在說孩奴,我上網一對比,覺得自己還真像,心里覺得懸吊吊的。”
看到網友都說孩子的教育是個大問題,趙洋動了心思,開始趁著周末跑去沙坪壩看樓盤,“如果現在看好樓盤,孩子以后進名校讀書也要容易很多。”但去沙坪壩跑了幾次,都無功而返,“那邊的房子太貴,我們的收入要負擔第二套有些吃力。”
趙洋的老公原以為這事到此就算結束了,沒想到趙洋卻從此落下了“病根”:沒事就上網查詢關于“孩奴”的報道,越對照,越覺得自己具備了“孩奴”的各項特征。看到有專家說要孩子前應該多多考慮一下,趙洋更沮喪了,“這個孩子就是意外得來的,我和老公還是應該多想想的。”
育兒開銷沒有幾十萬元養不大孩子
生兒育女本是自然和美好的事情,在時下年輕父母們的眼里好像成了不值的苦差,甚至稱自己為“奴”,原因何在?
有網友分析,從孩子出生到成年,花費主要是三方面:生產、學前花費和教育經費,沒有幾十上百萬,根本養不大孩子。先說生產費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生個孩子只要幾元錢,八十年代四五十元,現在已經上漲到四五千元。在這筆開銷后,孩子從0歲到6歲的學前階段,奶粉、尿布、輔食、水果、早教、醫療、玩具、衣服、保姆、保險、旅游,每一項都是不小的開支。算下來,很多人都達到了五六萬元。孩子上學后,教育的費用變成了重頭戲。
網友“慶慶媽”稱,兒子小學升初中,從一個月學費上萬元的沖刺考級班、口語集訓班,到托關系走人情的“交際費”,到最后的擇校費,為了上重點中學花了將近10萬元。
記者發現,網上發帖者交出的育兒費用五花八門,光是教育方面的支出比例就高達60%以上。但是,記者發現其中也有不少水分,比如生產費用,如果選擇順產或一般的醫院,費用不可能達到4000元以上甚至上萬元。
其次生下孩子后,據說每月花費4000元以上的理由是孩子要吃上百元一袋的進口奶粉,還要請月嫂、保姆等等,但實際上,不可能所有家庭都一定會不顧自己的收入水平選擇進口奶粉,或者請月嫂和保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