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情重基建差后勤工作面臨巨大挑戰
有跡象顯示多國救援隊伍已經紛紛投入了救援活動中,但在這座幾被摧毀的城市中,仍有太多的地區需要救援人員和專業設備。
海地首都太子港幾被強震摧毀,運輸船隊難以接近港口。海地的最主要機場杜桑·盧維圖爾機場14日經過維修后雖然已經開放,但不斷飛抵的救援人員與物資使得機場不堪重負。因為機場機位和燃油均已不足,機場不得不暫停非救援飛機的降落。海地的另一個主要機場海地角機場則繼續關閉。
機場塔臺的電力中斷,也意味著救援飛機只能在無線電協助下采用目視降落。同時,燃料補給及貨物裝卸設備該如何取得,仍是懸而未解的難題。
因為害怕靠近震后建筑,大量海地民眾聚集在公路上,降低了運送食物和其它重要救援物資的車隊的行進速度。
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辦公室發言人貝爾斯說:“這是后勤作業的重大挑戰。”
中國救援隊投入工作尚未發現可能被埋者
中國國際救援隊歷經近18個小時的旅程,于當地時間14日凌晨2時許抵達太子港機場。與救援人員同機抵達的還有救援設備、物資20余噸和3條救援犬。
抵達海地后,中國國際救援隊在聯合國統一協調下開展救援行動,同時部分搜救隊員從機場直接奔赴災區展開救援工作。
據公安部應急小組通報,截至北京時間14日4時許,中國駐海地維和警察防暴隊50余人在劉建宏隊長指揮下,全力開展坍塌現場的搶險搜救工作,目前,尚未發現中國可能被埋人員。
經過緊張搶修,由中國維和警察防暴隊營區通往救援現場的道路已可勉強通行,防暴隊派出一輛裝甲車、三臺越野車、一臺中巴車趕往現場。
據介紹,中國國際救援隊攜帶了大量先進設備,包括聲學、光學、紅外等設備,此外中國國際救援隊對后勤保障也投入了大量精力,以保障在15天的高強度勞動中保持效率。
此次赴海地的中國國際救援隊由地震專家、工兵分隊、醫療分隊等組成,隊員以多次參加地震救援的老隊員為主。其中醫療分隊已經參加過14次國際救援活動。汶川地震中國際救援也使得中國國際救援隊獲得了很多寶貴經驗。
這是中國國際救援隊第六次外出執行任務,2001年以來,中國國際救援隊先后赴阿爾及利亞、伊朗、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等地執行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