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本次釣魚島之爭,是石原慎太郎為“敵對型民族主義”尋找舞臺的一個陰謀,其政治目的最終是推翻美國和聯合國在東京審判后建立的戰后秩序。
■石原以一種“曲線救帝國”的辦法,不是直接對中國或美國動手,而是讓中美按照他所設計的情節為了釣魚島走向對抗,并將中美對抗作為日本再度實現軍事崛起的“機遇”。
據日本《產經新聞》報道稱,針對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提出的日中軍用飛機都應在尖閣諸島(即中國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下同)周邊空域保持克制的主張,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2日反駁稱 “尖閣上空是我們的領空,自衛隊軍機是否進入該空域應由我們決定”。此言一出,又惹眾議,也為釣魚島目前的緊張態勢“火上添油”。
此次中日釣魚島爭端雖然發端于去年的日方“購島”鬧劇,其禍根卻早在2010年4月召開的日本“全國知事會議”上就已埋下。當時日本媒體大肆炒作中國海軍力量的正常活動,時任東京都知事的石原慎太郎借機在會上向時任首相鳩山由紀夫提出質問:“尖閣有事之際是否適用日美安保條約”,鳩山重申了在自民黨政權時期日美就已達成“尖閣有事之際適用美日安保條約”的協議,但他表示,“尖閣主權的歸屬問題還要和中國商量”。
這一表態令石原大發雷霆,導致眾人圍攻鳩山,日本國內互聯網上充斥“鳩山是賣國首相”之類的謾罵。可以說,石原此舉為日本政壇立下了“規矩”,即任何日本政治家都不許承認釣魚島存在爭議。其后,中日之間圍繞釣魚島問題風波迭起。2012年4月下旬,石原到美國華盛頓提出由東京都“購島”,并聲稱“如果中國反對就無異于向日本宣戰”。石原為什么選擇在美國提出向中國“宣戰”?顯然與他對奧巴馬“重返亞太”戰略的誤判有關,以為“中美開戰”已經提上美方日程表。其后,石原為“買島”掀起募集捐款熱潮,時任首相野田借機宣布釣魚島“國有化”,中日島爭日趨激化。
由此可見,石原“購島”決非一時心血來潮,而是有計劃、有步驟的陰謀。2012年11月,日本共同社客座論說委員岡田充推出新著《尖閣諸島(釣魚島)諸問題——領土民族主義的魔力》,向讀者揭示了石原的圖謀。作者在書中指出:本次釣魚島之爭,是石原慎太郎為“敵對型民族主義”尋找舞臺的一個陰謀,其政治目的最終是推翻美國和聯合國在東京審判后建立的戰后秩序,推翻和平憲法。但是,要實現這一目標,若直接把矛頭指向美國,那是“飛蛾撲火”,因此他設計了十分巧妙的步驟。首先以日美安保條約指定的所謂“日美協防地區”釣魚島來挑戰中國,中國肯定會積極回應挑戰,對釣魚島采取行動,日本就可以用“國難”為借口實現修改憲法和再武裝。接著,釣魚島戰事若繼續發展,美國必定會卷進來,從而引發中美戰爭,中美必然會兩敗俱傷,而日本就可以借機擺脫美國,重振“大日本帝國”。
石原長期以來被稱為反美、反華、反政府的 “三反分子”。他在日本戰敗時就開始仇恨美國,因為石原的父親是日本一家船運公司的代表,在美國的嚴厲打擊下,二戰結束前,日本從軍艦到商船幾乎所有船只都變成了廢鐵沉入大海,他家的好日子沒了。石原曾希望二戰能以日本戰勝告終,讓整個太平洋都變成日本的內海,但是他的夢想破滅了。如今,石原以一種“曲線救帝國”的辦法,不是直接對中國或美國動手,而是讓中美按照他所設計的情節為了釣魚島走向對抗,并將中美對抗作為日本再度實現軍事崛起的“機遇”。
然而,可以相信,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都不會授予日本這種“機遇”,正如岡田充所說的:“多數人看透了石原挑撥離間的詭計”。(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馮昭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