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曾幾何時,還裝得滿滿當當……
——“禁令”下的基層干部生態
2012年底,“八項規定”出臺;2013年,從中央到地方各項規定、禁令不斷出臺,有人甚至將其稱為“禁令年”;2014年,基層干部頭上的“緊箍”可能會越來越多、越來越緊,并將長期化。這對基層干部和基層公務員的工作、生活和心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半月談記者進行了采訪調查。
“自己的臺歷都是市場上買的”
小劉是西部某市市委機關的一名科員,說起中央各項禁令對基層干部的影響,他坦承影響確實很大,隱性福利像海綿中的水一樣被擠干了,工資不高的他感受明顯。
小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過去,年底有一筆績效獎,大概四五千元,遇到國慶節、中秋節、元旦等節日一般各發一千元,平常還可以報銷一些電話費、打車費,現在這些福利都沒有了,保守估計年收入減少一萬元左右。“我每月的工資不到3000元,這些福利突然沒有了,對生活肯定有影響。”小劉說。
東部某縣級市一名王姓科長說:“今年我連一本臺歷都沒有收到,往年年底,銀行、企業都會送一些臺歷或者掛歷,多的時候有一二十個,用不了就送給親戚朋友,不瞞你說,今年我自己的臺歷都是市場上買的。”
王科長告訴記者,他入職十幾年,是一名正科級干部,因為在市委機關工作,和那些同為正科級干部的局長、鄉鎮長自然沒法比,但“八項規定”出臺之前,到了年底也還是能收到一些水果、土特產等年貨的,現在啥都沒了。
記者采訪發現,不同級別的基層干部對中央禁令的感受并不相同。基層公務員多是感受到績效獎、過節費沒有了,收入降低了。處級以上的基層干部對用車、宴請等職務消費的變化感受更為明顯。
老宋是中部某地級市農業局局長,單位配有專車,因為妻子在省城工作,兩地分居的他只要不加班,周末都要用公車回省城。“現在這種形勢下,周末肯定不敢開公車回家了。雖然家里已經有一輛車了,最近我又買了一輛,周末就用私家車。”老宋說。
記者了解到,受中央嚴控公務用車影響,一些地方的私家車銷售出現了明顯增長。老宋坦言,對一名處級實職干部來說,隱性福利的減少對生活的影響并不大,關鍵是公車、宴請、接待等方面的嚴格規定像一個越來越緊的“緊箍”,適應起來需要一個過程。
“再不用一天吃七八頓飯了”
制度管用了,執行硬氣了,各項紀律也逐漸由軟約束變成硬杠杠。記者在多地采訪后發現,對此,基層干部和基層公務員心態不一。
一是認為中央的禁令切中時弊,為之叫好。浙江嘉興一名鄉鎮工作人員說,自己是一名普通公務員,收入是陽光工資,日常工作沒有什么灰色收入,福利也一般,“八項規定”使權力受到約束和規范,讓普通公務員心理上的不平等感不再那么強烈。
小劉說,近日本地一名區委書記升遷為市委秘書長,是自己走路去報到的。雖然區委大院到市委大院只有幾百米的距離,但是在過去,領導走著去報到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在市委飯堂現在也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副市長級別的干部端著盤子找座位,過去接待壓力大,領導有時一天要吃七八頓飯,在食堂見到領導可真是稀罕事。
“對中央的政策我是舉雙手贊成,過去的應酬壓力太大了,經常要喝酒、吃飯,有時候還要陪領導去KTV唱歌,實在不喜歡這種生活方式。現在,雖然福利減少了,但是屬于自己的時間更多了,可以看看書,陪陪家人,幸福感增強了。”在稅務機關工作的小王說,對干部越是管得細管得嚴,風氣就越是向好。
二是還有些不適應。西部某縣一位扶貧辦副主任告訴記者,“八項規定”出臺后,飯局少了,喝酒少了,身體負擔小了,但是工作的壓力卻有增無減。他們縣屬于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就是“吃飯財政”,要想發展就要搞建設,這就需要到上級部門跑項目。按以前做法,跑項目就要宴請,但現在打電話給那些處長們,沒有一個人愿意出來吃飯。習慣了過去跑項目的方式,現在突然轉型真有點不適應。
一些基層干部反映,他們在生活方式、同事朋友感情聯絡上也處在調整期。在某市市委機關工作多年的一名中層干部告訴記者,過去下鄉調研,大家一起吃飯喝酒,很快就熱絡起來,“八項規定”出臺后,那些推杯換盞、酒酣耳熱全沒有了,公事公辦、簡單明了,好是好,就是有點不習慣、不適應。
不僅自己不適應,感覺有些領導也同樣如此。前幾天,自己部門一個工作了30多年的老同志退休了,領導沒有安排任何歡送。其實,人情還是要講的,安排一個簡單的儀式,說幾句溫暖的話什么的,都挺好,但現在給人的感覺就是除了吃飯喝酒不會別的方式。看來,包括自己在內的干部群體必須盡快適應各項紀律和約束,真正轉變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中部某縣計生委主任告訴記者,自己過去經常和同事聚聚餐,因為平常工作比較忙,感覺對單位職工關心不夠,通過聚餐可以跟大家拉近感情。以后還是要聚,只不過要個人掏錢請大家,或者干脆“AA制”。
三是更高的期待。東部某省級機關一名工作人員說,中央出臺“八項規定”之后,公款吃喝、公車私用、收受禮品等現象受到極大遏制,但這些都是對部分不正之風的約束,更為隱蔽的權錢交易、權權交換、權色交易還很難全部管住,一些隱性權力還需進一步加強監管。
“大浪淘沙,才會淘出真金”
專家表示,樹立政壇清廉之風、養成干部廉政之習,之所以是一場持久戰,既因為制度的完善、紀律的執行不可能一勞永逸、一蹴而就,也因為讓制度敬畏、規則意識融入為政者的精神世界,讓“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成為不可撼動的常識,同樣是一個艱辛的過程。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說,黨的十八大之后,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成為共識,對干部權力的約束將會越來越嚴,公務人員的收入也將越來越透明化。基層干部群體要適應這種變化,調整好精神狀態,將各種禁令內化于心,摒棄精英意識和官本位思想,樹立公仆意識,要堅信只有為人清廉、正直才可能在百姓心中樹立威信,為官之路也才能長遠。
針對個別公務員辭職現象,浙江省社會科學院教授楊建華分析,個別公務員辭職是正常現象,大浪淘沙,才會淘出真金。但不會形成上世紀90年代的公務員下海潮。
專家表示,中央出臺各種禁令,反對各種不正之風,為的就是促使各級干部端正自己的態度,擺正自己的位置,回歸自己的本色與本位。從今而后,權力不僅不會帶來種種方便、福利、好處,相反,面臨的約束還會越來越多,受到的監督也會越來越嚴,遵從的標準更會越來越高。
“我們不舒服一點、不自在一點,老百姓的舒適度就好一點、滿意度就高一點,對我們的感覺就好一點。”“政府過緊日子,群眾才能過好日子。”在不同的場合,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反復強調這樣的觀點。采訪中,大部分基層干部表示,將學會在約束中工作、習慣在監督下干事,擺脫名韁利鎖,贏得更有尊嚴、更有成就感的人生。(記者 王軍偉 裘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