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蒙古發現15只小原角龍在同一個巢窩
蒙古發現15只小原角龍在同一個巢窩
這種恐龍被命名為安氏原角龍(protoceratops andrewsi),屬于三角龍的近親,生活在7000萬年前。這是迄今發現最確鑿原角龍巢窩的證據,該發現同時表明原角龍的父母已經具有養育后代子女的習慣。
阿根廷發現新種恐龍
阿根廷發現新種化石
該種恐龍屬于阿根廷龍的基干類群,被命名為Leyesaurus marayensis,體長約2.5米,發現于阿根廷西北部上三疊-下侏羅統地層中。新種恐龍具有一些獨特的特征,如頜骨和齒槽邊緣超過50度的夾角、頜齒唇側明顯的鼓起、大大拉長的脊椎等。
霸王龍長的更重更快
霸王龍長的更重更快
研究人員通過對著名霸王龍蘇(SUE)和其它四個完整霸王龍骨骼進行三維激光掃描,所得結果表明,這類史前怪獸在青少年時期的生長速度遠超過前人的想象。激光掃描包括了每塊化石的頭部,咽喉,軀干和尾部,并通過計算機重建了其肌肉結構和皮膚。研究結果同時認為成年霸王龍平均體重大約為9噸,在其早期發育年齡以每年2噸的速度生長,這比以前解剖學和統計學數據要提高約30%。
澳大利亞首次發現二齒獸(dicynodont)化石
澳大利亞首次發現二齒獸(dicynodont)化石
二齒獸是一類小型哺乳動物,外形有點像爬行動物,生活在距今2.5億到2000萬年前,體型大小差異較大,小的如老鼠,大的相當于一頭牛,是一類長有兩支長牙的植食性動物,已知類型超過70種。此次澳大利亞發現的一具二齒獸頭骨化石和牙齒,此類二齒獸在南極洲亦有發現,表明了澳大利亞大陸曾與南極洲大陸連在一起。并且二齒獸化石目前已在全世界所有大陸都有發現,它們可能是在同一個大陸起源演化的。
韓國最古老的恐龍足跡化石
韓國最古老的恐龍足跡化石
新發現的恐龍足跡化石時代可追溯到距今1.3到1.6億年前的白堊紀時期,這比韓國過去所發現最古老的恐龍足跡化石要提早了一千到兩千萬年。這些足跡化石是屬于肉食性恐龍的,尾部可長達3.6米,這也是韓國這類恐龍遺跡的首次發現。肉食性恐龍足跡化石長約23厘米,寬約16厘米,隨同一起保存并被發現的還有其它植食性恐龍足跡化石和最古老的帶蹼鳥類足跡化石以及一些其它植物化石。(化石網/庫森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