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青青青国产最新视频在线观看,无遮挡免费一级毛片视频,激情国产原创在线观看

 
 

國新辦就《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發布時間:2022-01-29 15:25:00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航天,發展,中國,衛星,國際

  •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邢慧娜: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天,國務院新聞辦發布《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同時舉行新聞發布會,向大家介紹和解讀白皮書的主要內容。

    白皮書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介紹2016年以來中國航天實現創新跨越發展、推進航天治理現代化、積極開展國際空間交流與合作的實踐成就,闡述中國深入開展航天國際交流合作、推動構建外空領域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政策理念和倡議主張,展望未來5年中國航天開啟全面建設航天強國新征程、構建航天國際合作新格局愿景。

    白皮書分為三個部分,全文約1.3萬字。其中正文包括六個部分,分別是:開啟全面建設航天強國新征程,發展空間技術與系統,培育壯大空間應用產業,開展空間科學探索與研究,推進航天治理現代化,構建航天國際合作新格局。白皮書以中、英、法、俄、德、西、阿、日等8個語種發表,由人民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分別出版,在全國新華書店發行。

    為了幫助大家更準確、更深入地了解白皮書的內容,今天的發布會我們邀請到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艷華先生,新聞發言人許洪亮先生,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劉繼忠先生,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主任趙堅先生出席發布會,向大家介紹白皮書的有關內容,并回答大家的提問。

    下面,我們先請吳艷華先生作情況介紹。

    2022-01-28 10:04:46

  • 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 吳艷華: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很高興與大家見面,感謝大家對中國航天事業的關心支持!今天,我們在這里發布第五部航天白皮書——《2021中國的航天》,目的是增進大家對中國航天發展的了解,共話美好合作前景。過去五年,嫦娥攬月、北斗指路、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悟空”“慧眼”探索宇宙奧秘,中國航天砥礪奮進,創造出新的成就,實現了新的跨越。

    這五年,是中國航天創新發展的五年。運載火箭加快更新換代,以長征五號為代表的新一代無毒無污染運載火箭陸續投入使用,商業運載火箭不斷涌現,形成陸地、海上多樣化的發射能力,過去五年,共實施207次發射,長征運載火箭發射成功率96.7%。航天重大工程亮點紛呈。中國空間站建造全面實施,6名航天員先后進駐,開啟了有人長期駐留時代。探月工程“繞、落、回”圓滿收官,嫦娥四號首次著陸月背巡視探測,嫦娥五號帶回1731克月壤。天問一號實現中國航天從地月系到行星際探測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印跡。空間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形成體系能力。

    這五年,是中國航天賦能社會的五年。目前,在軌工作的各類衛星超過500顆,廣泛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為平安中國、美麗中國、數字中國建設等發揮重要作用。通信衛星為農村及邊遠地區1.4億多戶家庭提供遠程教育、遠程醫療、農村電商等服務,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遙感衛星影像累計分發超億景,有力保障氣象預報、國土規劃、生態保護、海洋經濟、災害應急等需求。北斗系統廣泛應用于大眾出行、智慧物流、精準農業,特別是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精準定位導航服務。航天技術推動了新能源、新材料等一大批新興產業發展,促進了智慧城市、無人駕駛等新業態的興起。商業航天企業蓬勃發展。

    這五年,是中國航天探索突破的五年。圍繞宇宙起源和演化、太陽系與人類的關系等科學主題,依托空間科學衛星和月球探測、火星探測、載人航天等工程,開展空間科學探索與實驗研究,取得一批貢獻人類的原創成果。“慧眼”成功觀測到黑洞爆發,“悟空”獲取宇宙射線能譜精細結構,“張衡一號”完成全球地磁場參考模型構建,碳衛星獲取全球高精度二氧化碳分布圖。探月工程任務揭示了月球背面地下結構,證實了月球20億年前仍存在巖漿活動。“天琴一號”“太極一號”和“羲和號”衛星為空間引力波和太陽物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這五年,是中國航天合作共享的五年。中國航天與國際同行一道,落實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共同推動航天技術助力可持續發展,新簽署約50項合作協定或諒解備忘錄。中國與俄羅斯聯合發起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火星探測等任務中廣泛開展國際合作,簽署金磚國家遙感衛星星座協定,成功發射中法海洋衛星、中意電磁衛星,推動北斗標準進入民航、海事等多個國際組織標準體系。高分一號、六號衛星數據通過云平臺向全世界免費分發,訪問國家和地區158個,訪問用戶約55萬個。中國5顆衛星和3個星座新加入國際減災憲章機制,氣象衛星數據應用于121個國家和地區。通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數據應用等多種方式,支持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航天能力建設,共享中國航天發展成果。

    2022-01-28 10:12:57

  • 吳艷華:

    未來五年,中國航天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遵循創新引領、協同高效、和平發展、合作共享的原則,錨定航天強國建設目標,以航天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的全面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推動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一是創新推動重大工程實施。建成中國空間站和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實施探月四期、行星探測等新的重大工程,推進重型運載火箭研制,建設近地小行星撞擊風險應對體系,培育太陽系邊際探測等重點項目,推動運載火箭型譜化發展,持續完善國家空間基礎設施,健全空間環境治理體系能力。

    二是培育壯大空間應用產業。推動空間應用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豐富應用場景,創新商業模式,深化通信、導航、遙感信息綜合應用。加快航天技術成果向經濟社會的轉移轉化,培育發展太空旅游、太空生物制藥、太空育種等太空經濟新業態。

    三是統籌布局空間科學探索。體系化推進空間天文、空間物理、月球與行星科學、空間地球科學等重點領域發展,研制空間引力波探測、愛因斯坦探針、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等空間科學衛星,利用空間站、月球與深空探測器等平臺,持續開展前沿科學探索和基礎研究,催生更多原創性科學成果。

    四是營造航天發展良好環境。完善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強化航天工業基礎能力。制定衛星頻率軌道資源管理、北斗衛星導航等條例,出臺商業航天發展指導意見,促進法治航天建設。構建高水平航天人才隊伍,加快打造航天領域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開展航天科普教育和文化建設,大力弘揚航天精神,營造全社會崇尚科學、探索未知、勇于創新的氛圍。

    五是拓展國際合作深度廣度。中國航天積極參與外空全球治理,在近地小天體監測與應對、行星保護、太空交通管理等領域貢獻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啟動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落實金磚國家遙感衛星星座合作協定,推廣空間信息服務全球應用,在月球探測、空間站、行星探測、北斗導航等領域,開展更加廣泛、更多方式的國際互利合作。

    和平探索與利用外層空間是全人類的共同夢想。仰望星空、不懈探索,攜手共進、行穩致遠,中國愿同國際社會一道,加快發展高質量、可持續、增福祉的航天事業,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人類文明進步與和平發展,作出新的開拓性貢獻。

    謝謝大家。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問。

    2022-01-28 10:15:30

  • 邢慧娜:

    謝謝吳艷華先生的介紹,大家已經非常踴躍地要舉手提問了。

    2022-01-28 10:15:45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

    吳艷華先生,在您剛才介紹的過程中,我們感覺到中國航天過去取得的成就,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未來尤其是“十四五”期間,中國航天還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亮點?謝謝。

    2022-01-28 10:23:40

  • 吳艷華:

    謝謝您的提問。“十三五”中國航天亮點紛呈、成果豐碩。按照“十四五”規劃,任務也異常艱巨。如果簡單歸納來說,應該有這么幾類:

    第一類是我們要完成好十年前已經開始實施的國家重大工程的收官和運營工作,這里包括載人航天工程、北斗工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也包括要用好探月工程“繞、落、回”的科研數據、月壤等,開展科學分析。

    第二類是按照國家規劃,我國要啟動一批新的航天重大工程,包括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測工程,我們還要論證實施重型運載火箭等一批重大工程,批復以后要接續實施。

    第三類是我們要推動空間技術、空間應用一體化協同發展,尤其是要協同構建空間基礎設施、包括三類衛星(通信、導航、遙感),形成完善的空間基礎設施,推廣衛星應用,廣泛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同時為全世界服務。

    第四類是我們會統籌規劃空間科學探索,發射一批科學論證的衛星。同時我們要用好空間站、月球探測和行星探測這些平臺,深入開展科學研究,爭取有原創性的科學發現,貢獻人類。

    最后一個是進一步深化與國際同行的開放合作,無論是重大工程,還是其他各個方面,衛星研制、衛星應用、空間科學,也包括大中小學生的教育培養等方面,我們歡迎所有國際同行與中國航天開展多方式、深層次、多維度的合作。謝謝。

    2022-01-28 10:23:54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根據剛才的介紹,我們也了解到,近五年來中國在航天領域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能否請您做一個簡單的梳理,另外未來還有哪些重點的發展方向?謝謝。

    2022-01-28 10:43:50

  • 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 劉繼忠: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這五年來,通過探月工程,包括“天問一號”;還有空間科學工程任務,比如“悟空號”“墨子號”等。通過這些工程的實施,對空間科學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和帶動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歷史演化方面,我們通過對月球淺層結構的研究,對月球的演化歷史,特別是在地質方面,取得了新的認知。我們前期通過對“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的分析和研究,把月球地質活動時間軸從原來大家認為的30億年推演到20億年,也就是說月球年輕了10億年左右。這些對月球的認知,包括對月球地貌的演化,都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二是從物質能量來講,通過前期研究,我們發現了新的月球深部物質類型,同時也發現迄今比較精確的宇宙射線能譜精細結構。三是從空間環境來講,通過幾年科學研究,對月球粒子輻射劑量有了新的認知,得到了新的數值。還發現月球微磁層,對太陽風與月球相互作用建立了新模型、新機理。同時,通過從空間對地球的觀測,我們也對地球等離子體層的整個活動演化取得了新的認知。

    當然,還有很多科學成果。在取得這些成果的同時,我們圍繞科學研究,建立了一批科學研究設施。這對于未來開展科學研究,以及與國際同行進行科學合作,都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通過這些工程的實施,科學研究不斷深入。據統計,有一百多所高校都建立了與空間科學領域相關的學科,也有很多留學生。這些為未來空間科學研究的人才儲備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這非常重要。

    科學的進步對人類文明發展非常重要,后續中國的深空探測活動也不會停止。我們將圍繞宇宙、太陽系及其行星演化,以及太陽活動對地球影響等問題,通過后續的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測工程、空間站運行以及后續空間科學專項衛星任務,比如空間天文、空間物理探測等。通過這些任務的實施以及與各國同行的合作,我們一定會對空間科學的發展、人類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謝謝!

    2022-01-28 10:44:37

  • 南方都市報記者:

    我們知道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型科技人才的支持,請問咱們在培養和吸引創新型科技人才方面都有哪些措施?

    2022-01-28 10:45:25

  • 中國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 許洪亮:

    謝謝您的提問。中國航天經過六十多年的發展,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成就,也積淀形成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特別是培養造就了一批特別優秀的人才。中國航天一直突出選人用人標準,包括政治關、品行關、能力關、作風關、廉潔關,培養造就一批有堅定理想信念、高昂愛國熱情、強烈責任擔當、良好精神風貌的航天人才隊伍。比如像我們剛才已經講到的“嫦娥團隊”“天問團隊”“神舟團隊”“北斗團隊”,平均年齡都在30-40歲之間。當然,任何事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才,航天事業的發展更需要引入更多新生力量加盟。所以在去年年底的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也發出了“要建設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的號召,所以我們航天也要積極貫徹這一偉大號召,制定了相關的規劃和鼓勵政策。

    在人才培養方面,我們采取了一系列舉措。第一,通過重大工程牽引,不斷加強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創新團隊的培養,也包括大國工匠等。第二,強化人才交流機制,不斷規范和引導人才交流。第三,強化激勵機制。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國家對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也越來越大。比如像一些社會組織、企業等設置了一些獎項,包括“錢學森最高成就獎”“航天貢獻獎”等,起到了很好的激勵作用。第四,加強學科建設和后備人才培養。剛才劉主任也介紹到了,像我們在空間科學方面開展的一些相關學科建設,我們通過共建高校、共建學科的方式,為祖國的航天事業不斷培養人才。第五,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特別是給一些發展中國家培養人才。比如,我們響應聯合國號召,在空間教育方面設置了區域中心,為發展中國家培養了很多航天人才,為這些國家的發展提供助力。謝謝。

    2022-01-28 10:45:58

  • 鳳凰衛視記者:

    去年10月份,中國成功發射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實驗衛星“羲和號”,我們邁入了探日時代。請問截至目前“羲和號”任務反饋數據怎么樣?未來中國的探日計劃有哪些?謝謝。

    2022-01-28 10:46:18

  • 中國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主任 趙堅:

    謝謝您的提問。首先,我想把“羲和號”衛星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羲和號”衛星是我國首顆太陽探測的科學技術實驗衛星。去年10月14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正式邁入了空間探日的時代,意義很重大。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的新年賀詞中就提到了“羲和逐日”,這顆衛星也得到了廣泛關注。

    這顆衛星經過三個多月的在軌測試和實驗,已經完成了衛星平臺技術驗證40多次,對太陽進行了探測成像290多次,衛星的平臺及有關載荷工作穩定正常,功能和性能滿足研制總要求。這顆衛星在軌還將繼續執行相關的科學實驗任務,和我們一起度過春節。

    目前,“羲和號”衛星已經取得了一系列技術和科學實驗成果。今年,中國國家航天局將擇機正式發布。目前的一些主要進展,簡要向大家作個介紹。

    一是在軌驗證了新型高精度衛星平臺的超高指向精度和超高穩定度技術,與傳統的同等慣量衛星平臺相比,這顆衛星的指向精度和穩定精度均提高了兩個數量級。

    二是在太陽科學探測方面,這是在國際上首次在軌獲得了太陽H-α譜線,全日面的H-α波段的光譜圖像。太陽H-α譜線是什么?太陽的H-α譜線是光子與氫原子相互作用后,電子能級躍遷產生的譜線,是太陽暴發時響應最強烈的一個譜線,能夠直接反映暴發的特征。以前,人類對太陽的觀測,H-α譜線只能在地球上進行探測,但因為受到大氣擾動,這個數據是不連續、不穩定的。現在通過衛星在軌進行探測,就可以去掉這些不穩定因素,對太陽進行高分辨率的觀測和成像,可以更加準確地獲得太陽暴發時大氣溫度、速度等物理量的變化,進而建立起太陽暴發從光球到日冕的能量積累、釋放、傳輸的完整物理模型,對研究太陽暴發的動力學過程及物理機理提供關鍵數據,有望獲得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學產出。

    “羲和號”登天探日,是繼“嫦娥五號”成功實現月球采樣返回,“天問一號”成功實現對火星的“繞、落、巡視”探測之后,在一年的時間之內,對太陽系中的地球、行星以及太陽這顆恒星的探測實現了全覆蓋,奏響了深空探測的“三重奏”,為航天強國建設貢獻了智慧和力量。關于我國未來的探日計劃,目前科學家們正在開展相關的論證研究,將使我們進一步了解太陽構造,確定太陽活動特征,掌握其機理和活動規律,更好地預報空間天氣,造福人類。謝謝。

    2022-01-28 10:47:43

  • 北京青年報記者:

    這部白皮書是中國政府發布的第五部航天白皮書。《2021中國的航天》和前四部相比有什么樣的特色和亮點,能否介紹一下?謝謝。

    2022-01-28 11:05:02

  • 許洪亮:

    謝謝您的提問。正如您所說到的,這是我國第五部航天白皮書。從結構上看,這部白皮書以建設航天強國為主線,系統介紹了開啟全面建設航天強國新征程的宗旨原則、政策措施和國際合作思路,重點從11個方面,把近五年以來我們在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方面的成績進行了總結,以及對未來五年的發展進行了重點描繪。在具體內容上,有三個特點:

    第一,充分體現了高質量發展理念。中國一直致力于航天治理現代化,積極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充分發揮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作用,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推動航天事業高質量發展。從創新驅動角度,通過實施重大科技工程,引領創新超越發展,持續優化創新生態。在基礎能力方面,我們持續完善“三商一公”結構,優化產業布局,加快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在發展模式上,我們鼓勵支持商業航天企業發展,不斷優化商業航天在我們產業鏈中的布局,加快航天低成本、高效益發展。在治理能力上,我們將加快航天法立法,制定相關政策法規,促進法治航天建設。在人才培養方面,我們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完善人才培養、交流和獎勵機制,厚植人才發展沃土。在文化建設方面,我們加強航天科普傳播、弘揚航天精神,加強文化建設,提高全民科學素養。

    第二,支撐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大家都知道,建設平安中國、健康中國、美麗中國、數字中國,已經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航天也一直在支撐國家戰略發展,不斷提升發展效益效能。一方面,加強衛星應用與行業區域發展深度融合,強化空間信息和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拓展衛星公益服務應用。另一方面,我們要加大航天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為國民經濟各領域和大眾生活提供更加優質、更加便利服務,不斷壯大我們太空經濟規模,為我們建設科技強國、交通強國、制造強國、網絡強國貢獻航天力量。

    第三,彰顯積極開放合作姿態。這部白皮書首次提出了我們要在外空領域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更加積極開放的姿態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一是過去主要是載荷搭載,下一步要向任務籌劃延伸。二是從單機產品合作向復雜系統聯合研制升級。三是從單個典型場景應用向多領域綜合應用拓展,使航天活動更好地造福于全人類,也推動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

    這是我的回答,謝謝。

    2022-01-28 11:05:25

  • 吳艷華:

    剛才洪亮秘書長說得還是很全面的,我簡單補充一下。第一,我們航天重大工程正處在一個承上啟下的轉折點。因為中國航天崇尚長遠規劃,一張藍圖繪到底。剛才我也介紹了上一批15年前的重大工程,基本到了收官收尾和正常運營應用階段。中國政府正在規劃實施未來15年新的重大工程、重大任務。第二,我們在白皮書里也說到,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要全面發展,形象地說叫“一體兩翼”發展。中國航天過去更加注重空間技術推動,新時代我們更強調以空間應用和空間科學研究的新發現來引領技術創新,就是“兩翼”要飛起來,推動可持續發展。第三,我們在國際合作上要更加開放,要在更高層級、更大項目上與國際伙伴、國際同行合作。我們剛才也介紹了,比如,我們與俄羅斯要共同發起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持續時間長的國際科學合作大工程、大計劃。我們歡迎所有感興趣、愿參加的國家、國際組織、科學家、工程師們的參與。謝謝。

    2022-01-28 11:06:19

  • 新華社記者:

    我們知道,航天發展需要高投入,請問發布人,如何看待這種高投入?同時也請您介紹一下中國航天事業是如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的?謝謝。

    2022-01-28 11:08:52

  • 趙堅:

    謝謝您的提問。航天事業是人類共同的事業。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個“中國航天日”明確指出,“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航天是一個國家科學技術綜合發展水平的重要體現,發展航天當“致廣大而盡精微”,既要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的跨越發展,又要將科技創新的成果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

    首先,我國對航天發展高度重視,全國人民對航天發展也給予了大力支持。航天的發展確實是需要高投入。但是,航天及其應用所產生的效益更大。據初步統計,可以達到1:10以上的投入產出比。航天新技術的應用,帶來了產業發展的巨大變革,航天技術成果轉化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十分明顯,推動了智慧交通、新能源新材料等發展,對支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航天的高投入能夠帶來高產出,整體效益十分明顯。

    其次,航天應用已經廣泛用于國土資源調查、環境保護、農業發展、林草監測、防災減災、氣象預報、海洋開發、交通運輸、教育醫療、城鄉建設等經濟社會各個領域,衍生出的新技術應用,也已經進入千家萬戶,老百姓也能切身體會到航天科技所創造的美好生活。例如,通信廣播衛星可以為民眾開通全球移動通信、廣播電視直播以及提供高速寬帶上網,極大方便了人們在信息時代的數字化生活;衛星導航定位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助手,極大方便了人們的交通和出行,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氣象衛星可以提供全球和特定地區的精準氣象預報,為人們的衣食住行提供暖心、周到的氣象保障。

    再舉個例子,衛星用于防災減災方面的成效更加顯著。高分衛星制作的臺風觀測高清云圖,可以清晰地觀測到臺風眼的結構以及運動變化的規律,對全球全年產生的臺風無漏報,極大地減少了防災減災的成本,經濟社會效益非常顯著。此外,高分系列衛星在預防森林大火和應對洪澇災害等方面也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前一段時間湯加發生了火山爆發,中國國家航天局應急啟動了對地觀測衛星系統,調動了十余顆衛星進行高頻次觀測,及時將相關影像數據提供給國際組織,貢獻中國力量。

    第三,航天的發展不僅推動了航天產業鏈的快速形成,而且賦能傳統產業,促使產業升級換代和提質增效。大家都知道,航天產業是高度復雜化和規模化的集合,將有力推動全產業鏈發展。從世界范圍來看也是這樣的,具備堅實基礎的航天產業正在成為商業航天發展的沃土、多領域人才聚集高地以及新技術融合創新的橋頭堡。當前,航天技術輻射帶動作用日益提升,相關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在發展的模式上也逐步形成了行業應用集約化、爆發式增長。形成央企集團向地方輻射發展,地方政府鼓勵特色企業聚集發展,優勢民營資本參與專業化投資等新發展格局。通過商業化發展,將與政府投入形成合力,進一步提高航天發展效益。

    我們相信,航天發展將不斷增進人民福祉,有力推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航天技術的進一步開發和利用,也將幫助我們共同守護好這顆藍色星球,造福民眾。謝謝!

    2022-01-28 11:09:08

  • 封面新聞記者:

    據悉,目前國家已批復探月工程四期任務,包括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嫦娥八號任務,這三項任務將在未來十年陸續實施,請問能否介紹一下具體安排,有何重要意義?謝謝。

    2022-01-28 11:09:28

  • 劉繼忠:

    謝謝。探月工程,從2004年實施以來,到2020年“嫦娥五號”攜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圓滿完成了探月工程一、二、三期“繞、落、回”目標任務。實際上,按照科學發展的規律,我們在“十三五”期間,就啟動了探月工程后續任務的研究工作。經過規劃,探月四期包括了四次任務。

    第一次任務,是我們已經發射的“嫦娥四號”,這個大家都知道,落在了月球背面,已經成功實施。后續還有三次任務,一個是“嫦娥六號”,“嫦娥六號”要到月球的高價值地區進行采樣返回,可以說后續還有新的月壤、新的樣品返回地球;“嫦娥七號”主要是對月球極區進行科學探測,特別是對月球的水分布進行探測;“嫦娥八號”將實施極區的科學探測以及為科研站后續的關鍵技術進行驗證。

    整個探月四期,我們基本上要達到建設科研站基本型的目標,同時也是為后續我們與國際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打下基礎。這些任務我們和國際同行也在密切溝通協調,將一起合作開展相關探測。比如,“嫦娥七號”任務已經和俄羅斯的“luna-26”簽訂了協議,共同進行探測。按照目前整體研制進展,在2025年前后,我們將完成“嫦娥六號”和“嫦娥七號”的相關工作,同時開展“嫦娥八號”的研制;在2030年之前,要完成“嫦娥八號”發射。綜上,到2030年以前,我們探月四期能夠取得預期成果。謝謝。

    2022-01-28 11:10:28

  • 邢慧娜:

    時間關系,最后一個問題。

    2022-01-28 11:10:39

  • 環球時報記者:

    剛才吳副局長還有劉主任都提到中國和俄羅斯合作建設的國際月球科研站。能否再詳細介紹一下國際月球科研站的有關情況,以及后續將如何開展工作?謝謝。

    2022-01-28 11:33:58

  • 吳艷華:

    謝謝。以前媒體也公開報道過,2021年3月中俄兩國政府簽署了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合作諒解備忘錄,4月中俄航天機構發布了聯合聲明,6月雙方還向國際社會發布了國際月球科研站路線圖和國際合作伙伴指南。剛才劉主任也介紹了,國際月球科研站是2016年提出的一個概念,國際上很多國家也在響應這個概念。總體來說,像地球的南極站、北極站一樣,未來傾向于在月球南極建成地面科考設施,在月軌、月表建設科研實驗設施,開展多學科、多目標科研工作。

    第一,中俄基于各自的計劃和規劃聯合發起國際月球科研站。中國探月工程四期的目標,就是要初步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我們的“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和俄羅斯規劃的相應任務,用五年左右的時間,要完成建站之前的勘察工作。我們再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完成設施建設,像建立一個小城鎮一樣,它要有能源系統,要有通信導航系統,要有遠程運輸系統,要有天地往返系統,還要有地面支持系統,如果遠期要有人的話,還要有生命保障系統。中俄也廣泛歡迎國際同行參與。我想,這些系統是面向未來的,也就是說規劃到2035年之前,要以這些任務為重點。2035年以后,根據各個國家、各個組織的科考任務分次到月球上做科考。

    第二,中俄兩國要簽署政府間協定。我們正在緊鑼密鼓地磋商,已基本達成共識,今年有望盡早簽署。中俄兩國航天機構還要向全世界正式發布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宣言,把建設原則、參與宗旨向國際社會發布。總的來說,是在任務或者項目的各個階段,包括建設的各種任務層級,無論是系統級、分系統級還是設備級,還是科學數據共享研究級,包括天地支持級,我們都不設限,一塊兒來建。或者中俄各自牽頭的任務也開放合作,提供搭載機會,共享科研數據等。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

    2022-01-28 11:34:10

  • 邢慧娜:

    由于時間關系,今天的發布會就先到這兒。感謝四位發布人,也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們。

    2022-01-28 11:34:26

  • 吳艷華:

    感謝媒體朋友對中國航天事業的關心關注和鼓勵支持,以及你們對航天的科普與文化傳播。謝謝你們!

    2022-01-28 11:38:4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