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
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2008年10月,一次強熱帶風暴襲擊也門,這是也門近十余年來遭受的最嚴重的一次自然災害之一。成千上萬戶家庭流離失所,近7000人死亡或失蹤。暴風雨摧毀了重要的基礎設施,并導致經濟活動中斷。災害損失估計達16億美元,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6%。也門動蕩的國內局勢令其災后重建工作更為復雜,出臺并執行與災害規模相對應的恢復重建方案則經證明是一大挑戰。
災害剛結束的時期非常關鍵,此時,政府制定的政策和做出的決策,能夠決定一國及其人民能否迅速從災害中恢復。
為幫助也門及類似國家增強其制定和實施災后恢復和重建綜合方案的能力,世界銀行全球減災和災后恢復基金、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以及相關國家政府,在對9個國家的重建實例進行分析后,共同編寫了系列研究報告。這些報告記載了孟加拉國、海地、印尼、老撾、莫桑比克、巴基斯坦、菲律賓、塞內加爾和也門等國實施災后恢復計劃過程中得出的實用經驗和好的做法。
也門政府在熱帶風暴過后,成立了重建和恢復基金,資助和協調受災地區Hadramout 和Al-Mahra的恢復和重建工作。明確責任和問責制的實行非常重要,這能避免在恢復和重建的緊要時刻發生不必要的延誤。
“也門在2008年洪災過后恢復工作的經驗,凸顯了從恢復和重建計劃編制最佳做法中總結經驗教訓的重要性,”也門公共工程和路政部常務副部長Abdulmalek Al-Jolahy說道,“我們計劃通過建立一個長期的災害風險管理統一協調單位,將獲得的這些經驗教訓制度化。該單位將對全國有韌性的恢復和可持續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 全球減災和災后恢復基金秘書長Francis Ghesquiere表示,大型自然災害,可使發展成就倒退數年,脆弱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多年的此類災害尤為如此。我們雖然不能完全阻止未來災害的發生,但我們可從每次災害中吸取經驗教訓,從而在我們重建家園時能夠減少已被確認的薄弱問題。
案例研究報告是對全球減災和災后恢復基金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本周在第二屆世界重建大會上發布的《災后需求評估》和《災后恢復框架》編制指導手冊的補充。該指導手冊對如何評估災后損失、幫助各國更好地規劃、制定和實施災后恢復重建計劃提供了諸多建議。
“大型自然災害,可使發展成就倒退數年,脆弱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多年的此類災害尤為如此。我們雖然不能完全阻止未來災害的發生,但我們可從每次災害中吸取經驗教訓,從而在我們重建家園時能夠減少已被確認的薄弱問題,”全球減災和災后恢復基金秘書長Francis Ghesquiere說。
災后恢復能力,即新建筑和基礎設施的興建并不是我們需要達到的唯一目的,我們還需關注重建過程是如何進行的。通過當地政府和受災社區的共同加入,重建過程能夠增強社會資本籌集能力和社區能力,促進公共部門交付方式創新,提升其工作成效。
這一點在2005年克什米爾震后重建工作中體現得非常明確。巴基斯坦政府針對房屋重建實行了政府補助方案,為受災家庭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持。受災家庭保證其新建房屋能夠達到抗震要求,因房屋修復或重建直接關乎其自身利益。40余萬戶房屋得到重建,其中90%都達到新的抗震規范要求,為該地區將來可能再次發生的地震災害做好了準備。
為增強恢復能力,在制定恢復和重建計劃時,還應考慮社會最貧困群體的具體薄弱環節及問題——這一群體中家庭和個人沒有儲蓄或財產等保障,最有可能陷入更加貧困的境地。
例如,孟加拉國在2007年遭受了颶風“錫德”的襲擊,超過100萬戶家庭的房屋受損,引發了該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房屋重建工程。然而,在恢復和重建階段,政府遇到了一大難題:超半數家庭對其居住的土地沒有合法使用權或所有權。
對于貧困家庭,提供能夠解決其具體薄弱問題的、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能夠令該國今后的發展更為穩健、更具有韌性。通過匯總世界各地的最佳做法和最專業知識,我們能夠幫助災害頻發國家向已經遭受過類似災害的其他國家學習,借鑒其成功經驗。
除了最佳做法,案例研究報告還深入分析了相關國家在哪些方面還有待改進。
“災害發生是因為發展方向出現錯誤。每當災害來襲,我們都有機會選擇另一條發展道路,這條道路最終有助于取得更好的可持續發展成果和減貧成效,”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災害風險降低和災后恢復小組協調員 Jo Scheuer說道,“我們經歷了漫長的探索過程。每一次恢復所處的環境都有所不同,因此我們必須不斷學習,調整并協調我們已經建立的國際伙伴合作機制。”九個案例研究總報告將在第二屆世界重建大會上予以介紹,以促進各地區、各國和各發展領域之間的學習和知識交流。該報告可通過www.gfdrr.org網站下載。